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历程有什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沿革有哪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历程有什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沿革有哪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乌鲁木齐驻恩施市,是湖北省的13个县和市之一,坐落于湖南省西南边,位于鄂、湘、渝三省(市)交界处 。那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历程都有哪些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历程有什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沿革有哪些

文章插图
1、秋春为巴子国地;东汉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两晋与两汉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市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县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依次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很多小羁糜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边少数名族地域推行土司规章制度,依次置散毛土司、唐崖土司、金峒土司、龙潭土司、忠建土司、毛岭土司、施南土司等土司;元末朱以海据蜀时所在区为其所操纵;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警民指挥使司,南边地域仍推行土司规章制度,配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北狄长官司 。
2、明末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帝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管辖区不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入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都府 。
3、民国年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时期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归施鹤道,民国时期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域,民国二十一年改成第十行政部门监督区,巴东县划归,州域始为8县之治 。民国时期二十五年改成第七行政部门监督区,管辖区不变 。
4、我国创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里解放出,创建湖北恩施行政区域,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叫湖北恩施专员公署 。文革中,1967年1月30日反革命篡权,专署陷入偏瘫,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会准许,由恩施军分区创立抓革命促生产制造公司办公室,5月13日改成抓革命促生产制造总指挥部,1968年创立湖北恩施地域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止革命委员会创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 。
5、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准许撤消恩施地区行政公署,创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宣布创立,全州县辖恩施市、巴东县、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 。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 。
6、1993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函【1993】36号文审批允许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改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7、2005年逐渐,州庆日列入8月19日 。
以上便是针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发展历程有什么的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