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起源于什么地方? 昆曲起源于什么地方


昆曲起源于什么地方? 昆曲起源于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 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傀儡戏 。
随着戏曲文化的不断发展 , 京剧成为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集大成者并有着国粹的美誉 。
而衍生出京剧的昆曲 , 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之一 , 其发展历程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
那么昆曲究竟是怎么从一种地方曲艺 , 发展成为“百戏之祖”的呢?
一、昆山的曲艺传统昆山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 在唐代时当地便有发达的曲艺文化 。
在唐玄宗时期 , 来自昆山的“弄参军”艺人黄旖绰 , 便成了皇宫里的常客 , 几乎与诗人李白、舞蹈家公孙大娘齐名 。
唐代的弄参军是傀儡戏的一种 , 黄旖绰不但能用傀儡演绎出滑稽的效果 , 其还有着高亢清亮的嗓音 , 能够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 , 唱出婉转的曲调 。
这种“干唱”的表演形式 , 也成为了日后南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
在安史之乱中 , 黄旖绰并没有跟随玄宗进入四川 , 而是回到了故乡昆山居住 , 并不时为周边百姓表演傀儡戏 , 其住所旁边的小湖也就有了傀儡湖的名头 。
那时他经常在湖边的港口更换表演用的行头 , 那个小港便是如今的行头港 。
从这两处地点的命名中 , 我们不难看出 , 在昆山地区有着浓厚的戏曲氛围 , 而昆山真正发展出自己的地方曲艺 , 还要到元代顾阿瑛等人的出现 。
顾阿瑛是元代著名商人 , 其在和外藩经商的过程中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
和其他商人不同 , 顾阿瑛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自己的追求 , 他不但留下了许多诗文 , 还培养了一批曲艺人在自己的庭园中定期举行表演 。
顾阿瑛的朋友中有不少著名的文人和乐手 , 他们提供的唱词和曲谱极大地丰富了当时南曲的表演内容 。
顾阿瑛还对南曲的唱腔进行了调整 , 向其中加入了部分昆山方言的元素 , 令其更有地域特点 。
顾阿瑛的乐班在节日时也会为当地百姓进行表演 , 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 并在民间流传开来 , 这让昆山地区的戏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
二、魏良辅与梁辰鱼被顾阿瑛改良过的曲艺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为“昆山腔” , 由于其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 因此昆山腔在昆山以外的地区 , 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
这一局面直到明朝嘉靖年间 , 才出现了变化 。
当时一位叫做魏良辅的文人在家中“面壁十年” , 在昆山腔中融入了弋阳腔、海盐腔和北曲等其他声腔 , 并对演唱者的发声方式进行了适当的纠正 , 去掉了一些外地人听不懂的土语 , 改用昆山官话 , 这让昆山腔的演唱受到了外地观众的好评 。
在进行唱腔改良的过程中 , 魏良辅不但向当时的著名乐师请教 , 还找到了被流放到昆山的囚犯张野塘 , 此人是北曲的行家里手 , 在他的帮助下魏良辅精进了昆山腔的唱法 , 还第一次用乐器为昆山腔伴奏 , 极大地增强了昆山腔的艺术表现力 。
经过改良后的唱腔一般被称为“水磨腔” , 许多朋友认为这指的昆曲的唱法如同水磨磨出的米浆一般细腻 , 但实际上这里的水磨指的是漆工匠师们做漆器时的一道工艺 。
他们用木贼草以水浸渍后 , 一遍遍打磨器物的表面 , 使之变得十分光滑 , 然后再涂抹油漆 , 在打磨的过程中 , 会发出婉转的声音 , 和昆曲的唱腔类似 , 这才有了水磨腔的说法 。
在魏良辅进行唱腔革新的时候 , 梁辰鱼也在为昆曲的发展做出贡献 , 梁辰鱼原本是名臣胡宗宪的下属 , 在胡宗宪失势后 , 其便回到昆山一带隐居 。
梁辰鱼平日里就喜好唱昆山腔 , 因此后半生其便将大量精力投入昆曲的研究之中 。
和魏良辅不同 , 梁辰鱼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昆曲剧本的编写上 , 他将吴越地区家喻户晓的西施故事进行了改编 , 写成《浣纱记》 , 这让昆曲从唱曲变成了有具体情节的戏曲 , 昆剧的形式也被确立下来 。
【昆曲起源于什么地方? 昆曲起源于什么地方】昆曲在和故事结合之后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 而魏良辅的改革则让昆山之外的百姓也能感受昆剧的魅力 , 这为昆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极佳的基础 。
三、汤显祖与昆剧的发展在《浣纱记》被创作出来之后 , 昆剧便逐渐取代了昆山腔 , 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演出形式 。
但有限的剧目显然不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观赏需求 , 于是他们便开始请求苏州周边地区的文人帮助自己创作剧本 。
在明朝中后期 , 昆剧已经成了江南地区最受欢迎的戏曲之一 , 这些戏班在演出中赚得盆满钵满 , 对写剧本的文人自然出手大方 。
在这种背景下 , 越来越多的文人投身于剧本写作 , 其中尤以在昆山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汤显祖最为著名 。
为人正直的汤显祖曾经得罪过张居正 , 因此其在仕途上非常不顺利 , 屡试不中的他只好将精力放在剧本创作上 。
他所做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以及《紫钗记》被称为临川四梦 , 代表了明朝中后期昆曲剧本的最高水平 。
有了这些剧本的加持之后 , 昆剧的表演感染力大幅上升 , 人们对于昆剧的推崇让昆山出现了大量专职表演昆曲的艺人 , 其发展也达到了极盛水平 。
当时不但民间有专门的戏班 , 昆山当地几乎每个富商家里也都有专职表演的伶人 。
这些表演者在演出中不断磨练技术 , 打磨剧本细节 , 让昆曲的唱腔和表演方式形成了固定化流程 。
昆曲的名号也从江南传到了全国各地 , 其剧本创作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