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农历七月初一是彝族什么节日?

亚洲地域广阔 , 各个区域民族差距较大 , 不同区域有不用代表 , 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
一、东亚:
东亚音乐旋律十分丰富 , 多采用 五声音阶 ,  乐器种类繁多 , 并有多种多样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 。如以吸收自中国传统音乐而后被民族化了的日本的 雅乐、琴、筝、三味弦音乐 , 朝鲜的唐乐和乡乐 , 当然还包括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 , 这些都是东方音乐艺术的瑰宝 。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农历七月初一是彝族什么节日?】东亚音乐文化区在音乐审美方面的最大特色就是追求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的音乐美 。在音乐形态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弹性的节拍和节奏;
2、五声音阶和五声性旋法;
3、渐变的音乐结构;
4、音响表现形式的单音性 。
另外 , 在以琵琶、胡琴、三弦为代表的乐器的运用、音乐曲式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 。
二、东南亚:
东南亚音乐最早受到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 后来一些国家受伊斯兰和后周文化的而影响 。泰国、印尼的 古典音乐部分采用七声音阶 。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 。
印尼音乐中历史最悠久 , 最有特点 , 并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却是甘美兰 。甘美兰音乐大都采用有半音和无半音的两种五声音阶 , 但它的律制(即音与音之间的距离)与12平均律不同 , 有点接近五平均律 , 初听时不很习惯 。
演奏甘美兰时还要遵循一种称为帕台特的调式 , 它与印度的拉格相类似 , 表现不同的情绪要采用不同的帕台特 。甘美兰乐队中还有少量的歌唱家 。甘美兰音乐甚至是西方人眼中亚洲的代表 。
1、音律倾向平均:虽然东南亚各国音乐使用世界其他地区也采用的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 , 但也有把一个八度划分为七个大致相同距离音程的“七平均律”和把一个八度划分为五个大致相同距离音程的“五平均律” 。“七平均律”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都有运用 , 而“五平均律”则主要在印度尼西亚运用 。用“五平均律”所构成的五声音阶叫“平均五声音阶” , 它是东南亚音乐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五声音阶 。
2、乐器竹制铜制:东南亚号称“竹的王国” , 盛产各种竹子 。这一地区有丰富的竹制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 如竹笛、竹鼻笛、竹竖琴、竹筒琴、竹板琴、竹排琴、竹皮弦琴、竹圈鼓等 。
在这些竹乐器中 , 印度尼西亚的“安格龙”比较特殊 , 它是一种竹筒琴 。在一个竹架上悬挂两根粗细不同的、发音相差八度的竹筒 , 通过摇奏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 。除了竹制乐器 , 铜制乐器也是本地区有特色的乐器 , 有各种尺寸的吊锣、釜锣、排锣、围锣等 , 由各种不同的铜锣组成的乐队是东南亚地区最有特色的乐队 。有专家认为 , 像锅一样的釜锣可能是东南亚最早的锣 , 而釜锣很有可能和这一地区以及中国云南、贵州和广西出现的铜鼓有渊源关系 。
3、节拍中和平稳:东南亚音乐大多采用二拍子和四拍子 , 但并不像西洋音乐中二拍子和四拍子的强弱拍那样分明 , 各拍之间强弱差异不大 , 平稳、沉着 , 给人以中庸、平和的感觉 。
4、织体单复结合:和东亚地区的音乐一样 , 东南亚地区的音乐也注重横向旋律的发挥 , 以单音音乐为基本形态 , 但在一些音乐品种中 , 由于各类乐器演奏时节奏有所交错从而产生了多声部的复调音乐 。
三、南亚:
南亚音乐形式也只是简单的分为“Open”部分和“Closed”部分 。Open部分没有明显的起始标志 , 没有预先编排的结构 , 演奏速度比较松散 。Closed部分严格按照“Tala”的规则 , 有明显的开始结束 。总的来讲 , 音乐的作曲实质上很简单 , 只是为音乐家对raga和tala的演奏、发展、变化提供一个简单的框架 。
印度古典音乐主要分为两个派别:北印度的叫做Hindustani , 南印度的叫做Carnatic(或者Karnatak) 。从北方的Kashmir(克什米尔)到西部的Punjab , 再到东部的孟加拉和阿萨姆 , 最后再到南方的Maharashtra和north Karnataka都受到Hindustani(北印度音乐)的影响 。
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独立前 , 他们受到北印度音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 虽然在这半个世纪期间 , 这种影响已经被削弱了 。而Carnatic(南印度音乐)主要在南部四个邦Karnataka , Andhra Pradesh , Tamil Nadu以及Kerala(喀拉拉邦) 。印度音乐最迷人的一个地方就是装饰音繁多 。
四、中亚西亚:
中亚和西亚属于伊斯兰文化 , 采用齐声 音阶 , 中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用二十四平均律的音阶 。风格柔和、持重 。
阿拉伯音乐在其形成过程中 , 古埃及、古波斯和古希腊罗马文化都曾给予巨大影响 。充满浓郁的地域风情 。多由民族古老乐器演奏唱法独特(如“呼麦”---用喉音唱歌)民族服装有时甚至可以用一个人、一张嘴 , 在同一时刻发出高、中、低各种不同声调的声音 。
声音的变幻多姿、歌声的悠远高旷 , 呼麦的动人歌词 , 空间的绵延永恒之感 , 都极富力量感 。让人仿佛置身广袤的西伯利亚草原 , 聆听天籁之音 , 加之马头琴、牛皮鼓等乐器 , 观众的心门被不断叩击 。云南普米族口弦表演 , 普米族的民族风情展示 , 总之就是民族原生态吧 。

阿细跳月是哪个民族的,农历七月初一是彝族什么节日?

文章插图
农历七月初一是彝族什么节日?
七月是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 , 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届时要杀牛、杀羊 , 祭献祖先 , 有的地区也祭土主 , 相互宴饮 , 吃坨坨肉 , 共祝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 , 头一天全家欢聚 , 后2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 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 , 彻夜狂欢 。
当夜幕降临后 , 人们挥动火把 , 成群结队绕村串寨 , 翻山过田 , 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 , 打火把仗 , 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照彝族的习俗 , 在火把上撒松香粉 , 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 , 并扬起一股香气 , 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 , 是尊敬 , 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 , 是爱抚 , 祝愿吉利;同辈互撒 , 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 , 则是恋爱的开始 。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 , 节日期间 , 人们弹着大三弦 , 跳起“阿细跳月” , 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 , 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 。节日之夜 , 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 , 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 景象十分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