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拼多多”的假面人生( 二 )


二、失速拼多多 , 市值蒸发超2000亿美元
2018年 , 号称三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 , 发行价19美元 , 首日收盘报26.7美元 , 市值接近300亿美元 。 从2019年7月16日开始 , 拼多多开启了一波长达一年半的大牛市 。 尤其是2020年3月份之后 , 到2021年2月 , 拼多多的股价从30美元一路疯涨至212美元 , 一年飙升7倍!
而截止至2022年3月5日 , 拼多多股价为45.35美元 , 且近期仍在50美元左右的区间内震荡 。 对比拼多多巅峰时刻的股价212美元 , 跌幅超过三分之二 , 总市值蒸发超2000亿美元(约合1.26万亿元人民币) 。
仅仅是2021年全年 , 拼多多就市值缩水67% , 1484亿美元(约9413亿人民币)财富蒸发 , 在中国十大互联网巨头当中 , 拼多多几乎成为电商平台中最惨的一个 。
财报显示 , 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内) , 拼多多实现营业收入19.83亿美元、43.62亿美元、86.19亿美元 , 增长率为668.6%、119.97%、97.59% , 增长幅度呈现几何般下降 。 2021年前三个季度 , 拼多多的营收分别为221.67亿、230.46亿和215.06亿元 , 同比增长幅度逐渐走低 , 分别为239%、89%、51% , 其单季新增用户分别为3580万、2160万和1740万 。
而在资本市场 , 最看重的一直都是对未来的预期 。 拼多多遭遇用户增长见顶 , 营收增幅几何下降的情况下 , 资本市场也随风而动 。
据悉 , 很多国内知名私募机构对拼多多进行了减持 , 比如景林资产、高毅资产;国外金融机构里 , 高瓴资本近期公布的2021年四季度美股持仓数据显示 , 九成以上的拼多多持仓被卖出 , 喜马拉雅资本则干脆清仓 。
曾经被誉为黑马的 , 一度深受资本市场青睐的拼多多 , 也走在了失宠的边缘 。
三、拼多多的假面人生
2021年5月10日 , 上海市消保委约谈拼多多 , 指出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有 , 一是商品质量问题;二是假冒侵权问题;三是强制取消订单;四是虚假发货问题;五是售后服务问题;六是砍价拉新问题 。
上海市消保委要求拼多多在经营过程中要摒弃流量思维 , 保护消费者权益 , 落实平台主体责任 。 拼多多对此表示 , 将对自身业务进行自查与整肃 , 并向消保委递交整改报告 。
而拼多多是否有效整改 , 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 天眼查显示 , 近年来拼多多收到的开庭公告数量激增 , 从2017年的230件增加到2020年的7150件 , 裁判文书从40份增长到6399份 。 截止2021年12月22日 , 天眼查上拼多多的司法解析一共有35714条 , 商标纠纷累计16978件 。
换句话说 , 还是假货的锅 , 长此以往 , 用户已经默认拼多多是一家假货电商平台 , 这甚至已经牵连到了商家的品牌形象 。 因此 , 拼多多将目光瞄准了很多一线大牌 , 希望借势摆脱其低端山寨的外在形象 。
2020年7月22日 , 拼多多平台的宜买车汽车旗舰店悄悄上线“特斯拉中国-Model 3 2019款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的万人团购活动 , 只需要25.18万元 , 这一场团购活动将于7月26日0点开抢 。 一时间吃瓜群众纷纷狂欢 , “拼多多竟然也开始薅起马斯克的羊毛了” 。
令人尴尬的是 , 特斯拉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否认:公司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 。 而更多在“百亿补贴”里亮相的大品牌 , 如腾讯Nintendo、AMD、威刚、海蓝之谜、戴森、苹果等等品牌商 , 反应则和特斯拉如出一辙 , 纷纷撇清关系 , 拼多多上的产品并未得到品牌方的授权 。
一边是官司缠身 , 一边是品牌冷眼相看 , 拼多多转型之路 , 困难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