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湖北日报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升级3.|光谷设立“合伙人基金”吸纳人才( 二 )


高校与企业人才试水“旋转门”
此次《方案》提到“鼓励东湖高新区科研人员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 。 这种模式 , 打破了人才流动的边界和身份属性 , 实现人才和创新资源自由融通 。
据了解 , 东湖高新区支持高校院所选聘100名高端人才担任光谷产业教授 , 支持重点企业、重大创新平台选聘100名高等院校、央属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担任光谷产业教授 , 每名光谷产业教授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 , 推动开展双向科技合作、联合培养人才 。
“这是对‘旋转门’制度的一个探索 。 ”“旋转门”制度源于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学说 , 主要是指人才在政府、企业之间跨界穿梭任职、双向转换角色的机制 。 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向支点财经采访人员介绍 , “光谷产业教授支持双向流动 , 也就是企业的人才可以去高校 , 高校的人才可以去企业 。 依靠‘产学研用’合作项目、课题 , 高校、企业的科研人才通过兼职、挂靠、双跨的模式 , 跨界开展工作 , 让市场的需求、想法、资源和学校的科研资源双向流动起来 。 ”
“这个政策是非常有意义的 , 我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是受益者 。 ”一年前受聘为光谷产业教授 , 任职于湖北光谷实验室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聘教授陶光明对采访人员如是说 。
光谷产业教授的“双跨”模式 , 对湖北实验室此类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 , 是一种有效的助力 。 陶光明教授认为 , “湖北实验室是一个新的探索 ,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 , 突出了需求导向 。 企业和高校各有优势 , 为强化企业创新和高校创新 , 国家大力推建国家实验室 , 就是为了化解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发生的难题 。 科学的发展一方面要求精和深 , 另一方面又要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 对广度上有要求 , 这必然需要聚集更多具有不同背景和不同技能的人才力量到同一个平台上 。 ”
首创“合伙人基金”服务人才企业
去年5月 , 光谷合伙人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合伙人基金”)正式发布 。 该基金是由东湖高新区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引导基金 , 通过联合优质的市场化基金管理人 , 发起或参与设立覆盖东湖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的多只基金 ,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 吸引和服务“3551光谷人才”创办或工作的企业(以下简称“人才企业”)在高新区落户、成长 。 市场化基金总规模10亿元 , 新设基金募集到总规模的40%即可申报光谷合伙人基金出资 。
本文转自:湖北日报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升级3.|光谷设立“合伙人基金”吸纳人才
文章图片
去年5月 , 光谷合伙人投资引导基金正式发布(东湖高新区供图)
合伙人基金有两大亮点:“返投”和“让利” 。 光谷合伙人基金明确将人才因素直接与对子基金返投要求和让利政策相挂钩 , 这种机制属全国首创 。
返投 , 是指地方政府出资到子基金 , 子基金承诺按一定倍数投到当地的项目 。
“这个基金最大的创新点就是‘人才返投’ 。 ”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即对投资东湖高新区人才企业和初创期人才企业的子基金 , 分别给予1.2倍和1.5倍返投认定加权 。 对于推荐或引进的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的子基金 , 东湖高新区除给予最高1亿元‘一事一议’支持外 , 还将给予子基金投资金额2.5倍返投认定加权 。 ”
举个例子 , 假设有一只1亿的基金 , 政府出资4000万 , 对机构有2倍返投要求时 , 机构投资东湖高新区人才企业的全部资金必须不少于8000万 。 如果机构投1000万到一家没有任何属性的企业 , 这家企业只是注册在东湖高新区内 , 按1倍加权认定 , 至少要投8家这样的企业 , 投资金额才能达到80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