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告诫我们:
1处理事情要注意外部状况,不然,只图与对手心高气傲,只能同归于尽使第三者获利 。
2同志之间、朋友,理应团结友爱,且不理应尔虞我诈,要看清和应对共同的敌人 。不然,就必然会导致机会,让对手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到灾祸 。
3这一则寓言故事劝诫大家做事要权衡得失,不必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味的互相钳制通常瞻前顾后,让他人钻空子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形容彼此相持不下,进而第三者从中得利 。源于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
《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 。记述辩士苏代使用民俗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僵持能给两国都产生伤害,进而阻止了赵国进攻燕国 。它告诉人们:在各类繁杂繁杂的矛盾斗争中,假如对立的彼此争持不下,结论会同归于尽,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成语典故
东汉时候,秦朝最牛 。它经常入侵其他弱国 。弱国中间,也常常互有摩擦 。
有一次,赵国宣称要进攻燕国 。当时,有名的劝说之人苏秦,其小弟叫苏代,他也很擅于劝说 。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说赵王不必发兵 。
苏代到邯郸,见到了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了解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啦,但明知故问:“苏代,你到大家赵国干什么来啦?”
“尊敬的老大,我给你讲故事来啦 。”
说故事,赵惠文王心里不禁一愣 。苏代讲了这个故事:
一天,蚌借着天晴,伸开两块壳子,在河滩上日晒 。有只鹬鸟见了,迅速地把嘴伸入蚌壳里去啄肉 。蚌赶忙把壳子盖上,钳住鹬的嘴没放 。
鹬鸟啄肉不了,嘴反被钳住,便威协蚌说:“行吧,你没松掉壳就等着 。今日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将你干死?”
蚌毫不示弱地回击说:“行吧,你的嘴已被我钳住 。今日拔不出,明日拔不出,将你饿死!”
就这样,蚌和鹬鸟在河滩上互相争持,谁也不让谁 。时间一长,它们都疲惫不堪 。恰好有个渔翁通过这儿,看到他们死死缠在一起,谁也不能移动,便轻易地将它们一起抓住拿回了家 。
苏代说完故事后,又对赵惠王说:“假如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御,彼此必定长期相持不下弄得身心疲惫 。那样,强悍的秦朝就会像渔翁那般坐收其利 。请老大认真考虑再作决定 。”赵惠王感觉苏代讲的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进攻燕国的想法 。
之后,人们从苏代讲的这一寓言故事中延伸出成语“鹬蚌相争”,并常和“渔翁得利”一起并用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通常用来形容彼此相斗,结论同归于尽,使第三者从中盈利 。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