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黄怎么办,玉米黄发怎么办?

玉米黄叶不能自愈,得用药治疗


【玉米发黄怎么办,玉米黄发怎么办?】玉米黄叶在发病初期,可选用30%宁南霉素·戊唑醇悬浮剂、30%己唑醇悬浮剂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剂500~1000倍液,或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5000~6000倍液均匀喷雾,每亩用药液量40~50公斤,可兼治玉米大、小斑病、锈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等多种叶部病害,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喷后6小时内遇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

玉米发黄怎么办,玉米黄发怎么办?

文章插图
玉米黄发怎么办?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有些地块玉米植株的底部叶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黄,并由下向上扩散,甚至引起整株植株干枯,我们农民朋友也常常将这种现象称为玉米“黄脚”现象 。这让很多农民朋友不知所措,其实,只要了解了引起玉米“黄脚”现象的原因,解决起来也就相对简单多了 。
严重干旱或雨涝引起的玉米“黄脚”
当玉米在生长期遭遇严重干旱时,会造成玉米叶片从底部开始皱缩发黄,并由下向上蔓延,干旱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枯死;相反,玉米植株在遭遇严重雨涝时,由于雨水会挤压土壤中的氧气,导致玉米植株根部窒息,致使大量的根系死亡,也会引起玉米早衰,底部叶片发黄 。
严重干旱或雨涝引起“黄脚”的应对措施
干旱或雨涝造成的玉米“黄脚”,属于气候性灾害,人为很难控制和调节,只能通过抗旱或排涝解决,别无他法 。
各种斑病引起的玉米“黄脚”
玉米的各种斑病,如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等,都会引起玉米底部叶片发黄,并由下向上蔓延 。
各种斑病引起的“黄脚”的应对措施
斑病造成的叶片枯黄,相对容易识别,因为不论是哪种斑病,首先都会在叶片上出现病斑,并且随着病害的加重,病斑会连成片,最后导致枯死 。以下是常见斑病的典型症状和用药推荐 。
大斑病:发病部位首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随后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大,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严重发病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成片,致使植株过早枯死 。可选用腐霉利、或肟菌·戊唑醇、或福美双、或异菌脲、或戊唑醇、或咪鲜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
小斑病: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点,随着病斑逐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纺锤形,周围有黄色晕圈,湿度较大时并班上出现灰褐色霉层 。可选用肟菌·戊唑醇、或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或碘·巴罗沙星等药剂轮换使用防治 。
弯孢霉叶斑病:叶部病斑初期为水渍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 。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并具有黄褐色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最后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药剂可选用丙环唑、或百菌清、或多菌灵、或腐霉利、或肟菌·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 。
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由于玉米植株比较高大,这使得防治病害的难度加大 。如果田间发病植株比较少,不管是哪种斑病,都可以不做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当田间发病率超过20%~30%时,在气候合适的条件下,斑病容易形成大流行,就要及时用药进行防治 。
严重脱肥引起的玉米“黄脚”
从近几年田间反馈的信息来看,更多的玉米“黄脚”现象是由脱肥引起的 。尤其是今年,一是由于化肥价格高涨,很多农民朋友为了节省支出,底肥和追肥少用肥就极易引起生长中后期脱肥;二是近些年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化肥屡禁不止,如果不通过仪器检测,农民朋友很难通过化肥的外观识别真伪 。
对于脱肥,基本都是缺氮引起的,只要在底肥中施入足足够的磷、钾肥,就足够玉米一个生长季所需,所以缺磷、缺钾的情况几乎没有,脱肥都是缺氮引起的 。
玉米缺氮引起的脱肥也很好判断,首先是植株底部的叶片开始变黄,并由下向上扩散 。整个叶片的边缘发黄,最后枯死 。同时,缺氮的田块要明显比相邻地块的植株茎秆细弱、叶片也比较薄 。
在缺氮后,由于近几年规模化种植比较多,很多农民朋友不知所措 。对于具备无人机等条件的地区,可用1%~2%尿素溶液进行喷施,同时还可适当搭配一点磷酸二氢钾,每5~7天1次,连喷2~3次,“黄脚”现象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对于小块种植的种植户,可以在降雨之前撒施氯化铵、硫铵、硝酸铵等速效性氮肥,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有滴灌或喷灌设施的地区,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可随水冲施水溶性速效氮肥即可 。
玉米“黄脚”现象,无外乎以上几种因素引起的,农民朋友只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田间管理措施等进行判断,基本就能确定发生的原因,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黄脚”现象也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为最终的高产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