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财报背后:“伪日系”集体撕标签,押注国潮还差些什么?( 二 )


品牌上 , 名创优品开始在一些门店撤下日文招牌 , 换成中文logo 。 不过 , 从目前来看 , 全国不少门店仍是日文招牌 , 全部更换尚需时间 。
最重要的探索 , 是推出潮玩店TOPTOY 。 TOPTOY业务被视为名创优品第二增长曲线 , 已接连两个季度写进财报——按照叶国富的发展思路 , TOPTOY将借助合作IP的影响力 , 直接对决“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 。
另外 , 名创优品还通过母公司 , 操盘推出“WOWCOLOUR”线下美妆集合店 , 主打国货美妆、彩妆品牌聚合 。 最新消息显示 , “WOWCOLOUR”在今年1月获得上亿美元A+轮融资 。
种种举动 , 其实都是同一目的:加速与“伪日系”割裂 , 抱上国潮大腿 。 从最新财报看 , 虽然难让名创优品重登神坛 , 但也是强心剂 , 至少在净利润上收获了疫情以来的新高 。
02、为何集体回归押注国潮
“从商标到包装均是日系风 , 而实际产地和销售市场都在中国的品牌 , 就是‘伪日系’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如此表示 。
除了名创优品 , 走“伪日系”风格的品牌不在少数 。
早在2002年 , 丸美就为自家产品打上“日货”标签 , 产品以“创始于昭和54年”、“日本眼部护理专家”进行宣传 , 创始人孙怀庆频频以日本名字“小林庆夫”对外宣传亮相 。 直到2008年职业打假人王海打假 , 中消协开始关注 , 丸美才承认与日本并没有直接关系 , 是“地道的中国品牌” 。
名创优品财报背后:“伪日系”集体撕标签,押注国潮还差些什么?
文章图片
2013年后 , 以名创优品为开端 , 众多新消费品牌都往“日系”上靠拢 。 比如元气森林 , 此前气泡水饮料包装上 , 就使用日文“気”字代替中文“气”字 。 甚至还在一款酸奶打出“北海道3.1”标识 , 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来自日本 。
“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 , 从logo到包装 , 用的是“奈雪の茶” , 无论是平假名“の” , 还是英文名Nayuki , 日本风都很明显 。
众多本土新消费品牌变身“伪日系” , 有其复杂原因:一方面彼时消费者对国货不够自信 , 对欧美大牌、日韩品牌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名创优品、元气森林、奈雪的茶所在赛道都是竞争惨烈的红海市场 , 投其所好将自己往“日系”上靠拢后 , 可以快速建立品牌形象 。
“当提到日本这个词 , 神经网络会让我们联想到品质 。 ”在一次演讲中 ,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说道 。
对品牌而言 , 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消费者对日系产品质量、品质上的信任 , 从市场突围 。 这一点 , 无论是名创优品、奈雪的茶成功上市 , 还是元气森林一路开挂用3年时间从0做到月销售额近亿元 , 都可以看出向日系靠拢后的巨大收益 。
2019年底 , 野村综合研究所联合天猫发布的《中国电商行业日系商品观察》显示 , 2019年日系商品在中国电商市场份额达到3% , 仅次于欧美 , 在单一国家中体量相当可观 。 其中 , 购买日系商品的中高消费能力者比例高达49% , 为所有海外国家最高 。 30岁以上的高消费力女性成为日系商品的主力消费群体 。
名创优品财报背后:“伪日系”集体撕标签,押注国潮还差些什么?
文章图片
不过 , 伴随国潮兴起 , 大量国货品牌崛起 , 消费者在消费方式和消费渠道发生急剧改变——尽管截至目前对国潮没有统一说法 , 但一个共识是 , “国潮”正引领45万亿中国消费市场新趋势 。 其中 , 2.6亿“Z世代” , 未来4.5亿新中产 , 就是支持、购买国潮和国货的主力军 。
对名创优品、奈雪的茶们来说 , 回归国潮无疑预示着“鱼与熊掌可兼得”:一方面可以回应纷至沓来的高声量质疑 , 洗涤身份宣称自己是本土品牌 , 赢得消费者信任;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国潮 , 讲述新的资本故事 , 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