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贤人物形象分析?

《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表明了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中心观点 。
所谓“名教”,是指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中心的理念,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忠孝仁义;
而“自然”,指的是人的自然本性,“任自然”即主张让人顺应自己的性情发展,认为伦理纲常是对人的本性的戕害 。

解读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贤人物形象分析?

文章插图
竹林七贤人物形象分析?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辉县西北一带 。《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 。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
【解读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贤人物形象分析?】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 。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 。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 。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 。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