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端午节,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端午节习俗众多,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拴五色丝线、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以及打午时水等 。
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粽子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粽子,当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品 。
2、赛龙舟
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年以上,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
3、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
4、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在端午节,人们用菖蒲艾蓬等浸酒蘸洒于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
5、打午时水
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阳性,古人认为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午时驱邪最佳,所以端午当天有取“午时水”的说法,用来煮饭、烧水、煮汤,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
端午节,我们北方老家习俗挺多,在我们老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然后还会把不同馅的粽子分享给亲戚朋友,我们老家一般吃黄米或者糯米的粽子,很少吃肉粽子,这个跟南方有点区别 。端午的时候大家相互品尝各式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其乐融融 。此外,一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并把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这些风俗是我们老家常见的事,你们家乡端午还有啥不一样的风俗,大家相互交流哦 。
问题一:端午节具体有哪些活动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二,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恭 三,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
问题二:“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
问题三:端午节应该干什么端午知识知多少: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 。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 。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 。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 。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 。菽:采集 。糜:蓄糜) 。《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 。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 。《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 。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 。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 。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 。《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 。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 。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 。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 。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 。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 。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 。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 。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 。《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 。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 。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
问题四:端午节都有哪些活动(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j鱼、虾 。
(二)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 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 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 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 。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
(四)悬钟馗像
因为民间传说为抓鬼大帝,所以钟馗像有辟鬼的能力,据说唐明皇曾梦到一个大鬼和一个小鬼,小鬼在偷吃东西,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 。唐明皇问大鬼说:「你是什N人?」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为面帽丑陋,应考时没被录取,我就自杀了 。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 。」明皇醒后,就叫画家吴道子照他梦中所见,绘出钟馗像来除邪 。原来钟馗像是在岁末时才挂的,明朝画家文徵明还画过「寒林钟馗」,端午挂钟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习功,台湾较少有此一习俗 。
(五)划龙船竞赛
古代因为屈原投江而民众竞相划船,为了救屈原 。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在全省各线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举办划龙船比赛,国内的无线电视台都会转播比赛盛况,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 。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於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各地的龙船赛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宜兰县二龙村的龙舟比赛,不因为他们的龙舟比其它地方长或漂亮而闻名,而是因为一项相传有两百年历史,而且只有两队--上二龙村的淇武兰和下二龙村的洲仔尾,他们各自拥有一条都......>>
问题五:端午节都做什么活动有一个共同的就是吃粽子,有的地方赛龙舟!
问题六:端午节公益活动做什么好看望一下孤寡老人
问题七:端午节可以搞什么活动庆祝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个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来临前夕,可以开展了“粽叶飘香过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包粽子主题活动 。
问题八:端午节可以组织居民搞什么活动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个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来临前夕,可以开展了“粽叶飘香过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包粽子主题活动 。
问题九:青少年端午节可以搞什么文体活动青少年端午节,问题活动,简单一点就是拔河比赛,这个最简单也很安全 。
复杂点就是游泳比赛或者自己动手做龙舟模型的比赛
要不就来一个 文艺大联欢 唱歌跳舞 滑板 是个朗诵 小品相声 走秀 都可以
1.龙舟比赛
国家非遗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著名的民间活动 。作为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它在中国南方广泛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前,你应该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下水 。祭神之后要装龙头龙尾,然后准备比赛 。闽台祭奠妈祖庙 。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十分严肃,祈求保佑、风调雨顺、辟邪降灾、万事如意 。赛龙舟首先传入日本、越南和英国等邻国 。它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
2.端午节吃粽子 。
中国自古讲究“民以食为天”,端午节的习俗盘点中自然少不了食物 。最著名的当然是吃粽子了,粽子历史悠久,最初是作为祭祖和祭神的贡品 。小米(北方产的小米)传入北方后,作为汤圆,称为“玉米小米”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味道上来说,粽子可以分为咸粽子和甜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并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
3、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端午节十大习俗之一 。端午节用各种可以辟邪祛病的花草装饰已经很久了 。人们把种植艾蒿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用菖蒲、艾蒿、榴莲、大蒜和龙船花做成人形,叫做艾蒿、艾虎,再做成花环和装饰品 。艾叶的茎和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蚊、蝇 。菖蒲的叶子还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醒脑、醒脑开窍、壮骨散结、杀虫杀菌的药物 。而且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榻上,有驱魔畏鬼的神奇功效 。
4、佩戴香包
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边肖最喜欢佩戴香囊,也叫香囊、香袋、荷包 。一般香囊内装有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用彩色丝绸或布片包裹棉花,与川芎、白芷、白花蛇舌草、阿莎丽、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末混合,再用彩色丝绸绣制而成 。端午节孩子佩戴香囊,不仅有辟邪、瘟疫的意义,还有装饰头部的作用 。
5.采集草药
采药是端午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 。人们认为正午的太阳充满了阳气,是一年中草药最多的一天 。端午节到处都有草药 。这一习俗是在这一天形成的,因为在端午节前后,草药的茎和叶已经成熟,具有良好的药性 。直到现在,中国各地的人们仍然普遍保留着端午节用的药最灵验的信念 。支持这种民间信仰的原理,自然是基于一种宇宙论的解释:在端午节或这种正午,阳气因季节变化而极其旺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最茂盛的时候,所以在这一天采摘的草药最灵验有效 。
6、栓五色丝线 。
端午节有什么民俗活动?五色丝线也是非常著名的一种,是汉族的节日习俗 。一般用红、绿、黄、白、黑粗丝线拧成五色丝线饰品,系在小孩的手臂或脖子上 。从5月5日开始,一直到七夕第七个母亲节的生日,都被解开,和金灯一起焚烧 。此外,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剪下彩色的线,扔在雨中,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这些习俗流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多种精美的摆件,制作也越来越精美,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产品 。
7.泡龙舟水 。
龙舟水是中国岭南端午节的传统节日习俗 。人们把端午节前后的水称为龙船水、端阳水、龙水、龙降水等 。他们认为这种水是吉祥水,可以辟邪,清洁身体,洗去厄运,带来好运 。在岭南一带,总讲“意”的广州人,总会去江边洗龙船水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父母会让孩子的手和脚“浸”在龙舟水中,祈祷孩子身体健康,快快长大,驱邪避秽 。龙船圣水浴也是东莞道滘的文化活动之一 。
8.喷漆量
画额是端午节用雄黄酒涂抹儿童额头的习俗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涂上“王”字 。一个用雄黄驱毒,一个用老虎(“王”形似虎额,虎为百兽之王,因其代替老虎)辟邪 。傅查敦涌《燕京岁时年谱》:“每次去端阳,从月初一日起,取雄黄洒酒,敷于小儿颈间、鼻耳间,以避毒 。”除了额头、鼻子、耳朵,也可以涂在其他地方,用意相同 。山西《河曲县志》说,“端午饮雄黄酒,敷于小儿额、手、心……可治病延年 。”
9.战斗草
斗草,又称斗草,是端午节的民俗 。中午出门找些奇花异草互相竞争,以新奇或品种取胜,来历不明 。一般认为与中医的出现有关 。草以对仗的形式互相争斗,花和草的名字被许多人赢得,这在植物知识和文学知识上都是有趣的 。小孩用叶柄勾住,互相掐拽,断者输,再换叶子打 。到了现代,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与自然的隔阂,成年人对这些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打草就成了小孩子的游戏 。每到百花齐放的季节,长满杂花的田野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
10.木兰汤
木兰汤,又称中午洗的草药水,是端午节常见的习俗 。民间习俗认为是一年中草药最多的一天,端午节到处都是药 。在端午节期间,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服用草药并将其煮在水中用于洗澡的习俗,而端午节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岁时年谱》卷二十二《集杂药》,引用《荆楚年谱》佚文:“五月五日,争杂药可治百病 。”现存的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年的《大戴礼》一书,但文中的兰花并非兰花,而是佩兰或菊科草药,有香气,可煮来沐浴 。这一习俗至今仍存在,并广为流行 。
- SSR:Superior Rare,特等超稀有,获得难度系数 SSR是什么意思
- 《西游记》原著小说没有那样的话! 磨人的小妖精是什么梗
-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物理科学研究实验的七个探究步骤?
- 仙人球的花有哪几种颜色,仙人掌有哪些花色?
- 干电池的型号有哪些,干电池有哪些种?各有何优缺点?
- 差差的成语,形容相比之下逊色很多的成语有哪些?
- 红石榴隔离防护喷雾有防晒作用吗,hanumu红石榴隔离防护喷雾怎么样?
- 佩戴海纹石有哪些好处 海纹石的功效与作用
- 格瓦斯是不是含酒精 格瓦斯含酒精吗
- 关于冬至的顺口溜许多,有包括但不限于 关于冬至的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