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朝制度名词解释,内外朝制度是什么时间推行的?

“内外朝制”西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一种平衡相权的政治制度 。
内朝 , 又称中朝 , 中朝官由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组成 , 外朝官包括丞相以下的正规职官 , 为法定的正规机构 。汉武帝设置内外朝制度 , 主要是利用内朝去平衡以丞相为首的外朝 , 从而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
一、外朝
【内外朝制度名词解释,内外朝制度是什么时间推行的?】西汉外朝官由丞相统领 , 丞相是全部外朝官的首长 。凡国事 , 均先上丞相府 , 由丞相于府中召集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会议 , 议定之后再以丞相的名义上奏皇帝裁可;凡大的人事变动、政策调整 , 也都是由丞相主持廷议 , 然后领衔上奏;皇帝的诏命 , 都必须下达给丞相 , 由丞相负责实施 。
汉朝 , 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 。按照汉朝任免丞相的仪式规定 , 皇帝本人亲自出席朝会 , 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必须到会 。丞相晋见 , 皇帝必须在正殿具正式朝服接见 。丞相奏事毕 , 辞出 , 皇帝要起立、送至殿门 。
丞相病重 , 皇帝要亲临问疾 , 并遣使送药 。丞相死后 , 尸体从丞相府移私宅 , 皇帝要亲自上门吊祭 , 并赐棺木、葬地、冥器等 。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之尊崇了 。
二、内朝官(中朝官)
中朝官由大将军统领 , 至于侍中 , 常侍 , 散骑常侍、黄门侍郎以及光禄勋所属 , 谓之宿卫 。宿卫近在皇帝身边 , 颇受皇帝信任 。这些中朝官都是没有实际职掌的加官 。加官是武帝发明的官制 , 虽无职掌 , 但因为皇帝所亲信 , 讲议朝政 , 奉诏治事 , 逐渐获取了原属丞相府的决策会议的权力 。

内外朝制度名词解释,内外朝制度是什么时间推行的?

文章插图
内外朝制度是什么时间推行的?
内外朝制度是汉朝的 。内外朝也叫做内廷、外廷 。外廷指的是正式的国家政府机构,由丞相领导 。内廷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 。汉初,行政由外廷负责,到汉武帝,内廷开始起主导作用 。内廷一开始是政府正式官署的下属机构;后来内廷的地位越来越高 。
汉武帝的内朝人员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少府官员 , 少府原本只负责掌管皇室的私财及吃、穿、住、用等杂事 , 汉武帝则将其地位升高到可以参与重大决策 , 其官职代表就是尚书令;
二是近臣 , 这些人一般原是皇帝身边的幕僚 , 有的本来就在外朝任职 , 得到汉武帝赏识后就在原任官职的之外再授予新的职务例如侍中、左曹、右曹、诸吏、散骑、常侍、给事中等等 , 被称为加官 , 这些加官有权出入宫廷中 , 随从汉武帝;
三是军队将军 , 汉武帝在位时亲掌军权 , 军队的高级将领大多也是他的近臣 , 例如卫青、霍去病等 , 因为受到汉武帝的宠信 , 也会参与中枢决策 。
从分工上来看 , 汉武帝设立的内朝拥有决策权 , 外朝则是执行权 。汉武帝在位时期的很多重大变革都是由内朝决策出来的 , 例如盐铁官营、推恩令等 。这些由内外朝制推动的变革有效地帮助汉武帝成为了“千古一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