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 无为而治是哪家的思想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的人是老子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出自《道德经》,指的是遵循“道”的规律来治国 。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 无为而治是哪家的思想

文章插图
一直以来,《道德经》被无数读书人奉为圭臬,捧上神坛,他们不断研究的这篇文章,但是能读懂《道德经》的人屈指可数 。
道德经里提到了一个词“无为”,而教科书里把汉初“文景之治”称之为“无为而治”,认为他们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让事物自己按照自然规律自我发展 。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 。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百度百科的解释)
而理解的“道”是自然规律,于是“无为而治”就是不妄为,这样就跟“道”的解释不谋而合,
其实这都是错的,“无为而治”讲的并不是这个东西 。
要读懂《道德经》,首先要知道,他是写给统治者看的,写给君主(帝王)看的,里面的圣人,指的就是君主,而非后世理解的圣人,
这本书实际上是教君主如何做好一个君主的教科书,也称之为“帝王之术”,老子的职业就是“帝师”,也称为“天师” 。
单纯的看《道德经》很难读懂,因为是先秦文学,距离太遥远了,所以晦涩难懂 。
但是,有句话叫道法同源,道家和法家的思维是一致的,这点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两篇可以看出来 。
从道德经可能很难理解“无为”,但是,从韩非子就很好理解无为了 。
韩非子里也有很大的篇幅讲“无为”、“道”,比如《韩非子主道》 。
韩非子里“无为”的意思是,天子应该高高在上,隐藏好自己,不让人看穿自己,少说话,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少表露自己的表情、情绪、喜好,让别人不知道他的存在,
“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 。”
明君不表露情绪、喜好,臣子就战战兢兢,不敢忽悠他,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
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 。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
所以说: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欲望,君主显露他的欲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 。所以说:除去爱好,除去厌恶,臣下就表现实情;除去成见,除去智慧,臣下就戒饬自己 。
知道这些东西,再看《道德经》就好理解多了 。
“太上,不知有之”,最优秀的君主,天下人不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亲而誉之”,次一点的君主,别人喜欢他,赞美他 。
“其次,畏之”,再次一点的君主,别人怕他
“其次,辱之”,最差的君主,天下人骂他 。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子没有个人喜好,对老百姓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由谁提出来的 无为而治是哪家的思想】由此看,《道德经》里的无为而治,指的是君主要隐藏自己(道在不可见),不表露自己的情绪、喜好、个人能力智慧,让臣子看不懂自己,从而不敢欺骗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