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 郑姓的来源和历史

郑氏历史来源:郑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载,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于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韩国 。后为韩国所灭 。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50字左右)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
【郑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 郑姓的来源和历史】

郑姓的来源和历史简介 郑姓的来源和历史

文章插图
一、郑氏起源:源流一
第一支出自子姓 。契,是黄帝的后裔,发明刻木记事的人,被赐姓子,其后代汤建立了商朝 。到商王武丁时,武丁的儿子被封为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诸侯国 。
奠、郑古为一字,奠国即郑国 。子姓郑国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郑,今河南濮阳西南古帝丘之地,后来为防周、羌之敌,西迁到商朝西疆的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 。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 。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子姓郑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这支最古老的郑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 。
源流二
第二支出自姜姓 。姜姓郑氏出自姜太公之后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阳 。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 。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这支姜姓郑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后来史书上未见这支郑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了 。
源流三
第三支源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 。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 。
不久,犬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南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 。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 。
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郑,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布于陈宋之间 。姬姓郑氏有2 800多年的历史 。
二、郑姓发源地: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 。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 。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 。
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 。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 。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 。
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 。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 。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 。
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 。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 。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 。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
三、郑氏始祖介绍:得姓始祖
郑桓公(?-前771年),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 。周幽王当政时,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听从太史伯建议,于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部族、家属等东迁到雒邑以东,建立新郑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 。犬戎攻破西周时被杀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
郑桓公,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或郑伯友,史称郑桓公 。为周司徒,封于郑(今华州区东),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一代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