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俗话出自哪里 人前教子 人后教妻什么意思

人前教子 , 人后教妻的意思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 , 就需要在有其他人的在场的地方教育孩子 。而如果妻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 , 需要批评改正的地方 , 则需要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时候教育妻子 。因为妻子一方面属于成年人 , 另外一方面也是孩子的家长 。

这句俗话出自哪里 人前教子 人后教妻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在中国的大家庭中 , 过年聚会什么的总会出现几个训孩子的 , 比如说孩子不知道让着弟弟妹妹 , 比如孩子不小心弄坏了东西 , 当即批评孩子 。
在明代朱用纯的《朱子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 , 叫“堂前教子 , 枕边教妻” , 大意是说 , 男子教育孩子要在人前 , 教导妻子应该在人后 , 于是有了一句管教孩子的老话 , 叫做人前教子 。
我小时候受到父母“明事理”教育观念的影响 , 也认为明事理的家长 , 如果孩子犯了错 , 当着人家的面是一定不能袒护的 。
但是后来 , 我长大之后却觉得 , 更先进的育儿观念应该是 , 替孩子维护自尊 , 而不是为了成全自己的“面子”而且上海孩子的“面子” 。
众所周知 , 瑞典的教育很发达 , 育儿观念非常值得学习 , 他们再这个问题上的观点 , 却恰恰相反 , 非常注重维护孩子的尊严 , 观点是“人前不教子” 。
在瑞典 , 从孩子出生时起 , 父母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尊严 , 他们觉得再小的生命也是生命 。
每次和孩子说话 , 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视线齐平 , 不让孩子感到压迫 , 不会让自己的意志干预孩子的选择 , 如果孩子犯了错 , 也强调用“建议”的方式 , 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可能会更好 。
对比之下 , 很多人觉得 , 古代那套不适合现在的生活了 ,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 , 人前不教子是正确的 。
人前教子确实有问题 , 尤其当父母抱着这些心态来教育孩子的时候 。
一、家长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以前在一本书中 , 看到过作者描述了自己一段这样的经历:
他小时候父母离婚 , 留下他和爸爸一起生活 , 爸爸生活不如意 , 整日喝酒 , 对孩子也不管不问 , 哪天看孩子不顺眼抬手就打 。
有时候邻居来跟父亲告状 , 说你儿子如何如何了 , 父亲二话不说就开始打 , 打到邻居都看不下去说 , 别打了 , 不是什么大事 。
如果是这种情况 , 父亲对孩子的教导就只有用武力威压这一种手段 , 当别人找到家里来 , 他感到的是没有没有教好孩子的一种羞愧 。
所以越是当着外人的面越要严厉的惩罚儿子 , 以此证明自己有在管教孩子 , 而孩子又给自己惹祸 , 在他看来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衅 。
而如果是故意让他人观看自己“教子” , 背后则是父母想要借助公众的眼光让孩子产生羞耻感 , 从而不敢反抗 ,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这也是一种借力 。
这样的“人前教子” , 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对权威的强烈反抗意识 , 孩子特别容易变得叛逆 , 固执 , 对父母充满怨恨 , 亲子间的关系很难修复 。
二、父母教育孩子没有意识到环境是否合适也有的家长在气头上会不管不顾 , 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家里 , 有火就发 , 毫无顾忌 。
【这句俗话出自哪里 人前教子 人后教妻什么意思】比如接孩子放学 , 走在路上和孩子起了争执 , 父母直接开始训斥 , 脑子里没有留下理智去考虑自己在公共场合说自己的事儿合不合适 。
这样的父母一般在自己成长和生活中就比较自我 , 不太会因为环境改变而控制自己的行为 , 而且教育孩子也比较“随心所欲” , 他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
如果父母在这样做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意识 , 那孩子也可能会形成同样的思维方式 , 也不会觉得被别人看到有什么不好 。
能够自由自在不受环境约束固然有好的地方 ,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完全没有这个意识的话 。
也容易出现例如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众人面前大意地讲别人隐私却不觉得有问题的情况 , 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
三、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有时候孩子在众人面前犯了错 , 父母会感到异常羞愧 , 觉得周围人的眼光都在指责自己 。
于是下意识的转嫁这种羞愧感 , 把孩子拉过来直接训斥 , 一点也没有考虑孩子的自尊 。
有羞耻心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 , 而父母下意识的转嫁 , 并不是不爱孩子 , 而是觉得孩子还小 , 不用顾忌这些 , 从而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 。
这种情况对孩子的影响是 , 孩子自尊心受创 , 心理上会有好长一阵过不去 。
如果钻了牛角尖 , 容易走不出来 , 甚至变得害怕面对人群的注目 , 在人群中没有安全感 , 对父母的信任感也会受到影响 。
但并非所有的家长都是出于这些心理才选择“人前教子” 。我们今天聊《朱子家训》中的这句话 , 可以抛开一下对它的批判 , 从中国家庭的育儿实际现状来审视 。
“人前”一词 , 就意味着一种错综复杂的场景 , 既有大人和大人的“场面” , 也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暗涌” 。
有一次朋友带着三岁的女儿来我家做客 , 小姑娘很活泼 , 面对不熟悉的人一点不“眼生” , 在我和朋友聊天时进了我的卧室 , 好一会儿没听见声音 。
我有些担心 , 说咱们去看看孩子吧 。来到卧室门口 , 我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 只见小姑娘拿着一根棉签 , 在往我一只价值不菲的口红里捅 。
朋友大惊:“你干什么呢?怎么能随便动阿姨的东西?还把口红弄成这个样子 , 你让阿姨怎么用?!”
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 我虽然心疼口红 , 但也只能说 , 没事没事 , 孩子还小 。
这是常见的场景 , 孩子犯了错 , 父母批评孩子 , 这是对对方的交代 , 而不是袒护孩子 , 轻描淡写的说一句 , 不可以这样 。
另一个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事儿 , 不过孩子妈妈的却没说孩子一句 , 反而对朋友说 , 你怎么不把自己的东西放好 。
可能这位宝妈就是比较偏袒孩子 , 也可能是打算背后在教育孩子 , 但是很明显 , 在维护孩子面子的同时 , 父母失去了对孩子是“非观念”该有的教育 。
如果孩子在外人面前犯错 , 父母首先要做的 , 是开宗明义 ,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 , 什么是错的 。
说实话 , 我们中国的父母在人前教育孩子时 , 心思可谓千回百转 。
没有人会想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 , 所以当批评孩子时直视孩子“妈妈你怎么能不和我站在一边”的目光时 , 父母也会犹豫 。
但是该严厉的时候严厉 , 这才是对孩子的负责 。
另外 , 父母亲自批评孩子 , 有时也是为了避免对方过来批评 。
有的人碍于情面不会对孩子说重话 , 但是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是如此 。
父母先批评孩子 , 其实也是在安抚对方的情绪 , 解决眼前的局面 。
而这些复杂的心思 , 孩子可能不懂 , 但是现在没办法跟孩子解释 , 只能事后再跟孩子心平气和的说 。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保护 , 但是孩子的责任心也要培养 。只要不是故意把孩子拉到人前去教训 , 一般人前教子的情况都是孩子犯错之后父母的应对 。
那么 , 面对孩子犯的错给在场的人造成的影响 。
首先表明大人知道不应该这个态度 , 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其他人的谅解 , 然后教孩子勇敢的站出来说道歉 , 才能重新得到大家的接受 。
陌生人对孩子有足够的谅解 , 但是对家长却有相应的要求 。所以面对熊孩子 , 很多人生气不是因为孩子吵闹不懂事 , 而是父母的态度 。
孩子自尊心的形成 , 不光靠一味的维护 , 还要靠孩子自己去证明 。假如从不在人前教育孩子 , 可能会把他养成一朵受不得一点批评的花朵 。
在家时 , 父母可以维护孩子的面子 , 但是孩子长大 , 终归要面对外面的世界 。
何况人前教子和维护孩子的尊严并不矛盾 。
教子 , 是教育 , 而不是打骂 , 我们可以用蹲下来的姿势 , 加上严肃的态度告诉孩子道理 , 既能有让孩子明事理懂是非 , 同时维护孩子的自尊 。
回到家以后 , 还可以告诉孩子 , 虽然妈妈批评了你 , 但并不代表你是一个坏孩子 , 不代表妈妈不爱你 , 这样的方式 , 也许更适合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