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历史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在于: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义和团混淆了敌友的概念 。虽然义和团适时地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避免了同时应对清政府和外国列强两大敌人 。

义和团运动历史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文章插图
义和团运动,也叫义和拳运动或者庚子拳变,是19世纪末发源于民间却被满清政府所利用的一场具有朴素爱国性质的农民运动 。
接下来,文史不假与您一道,浅谈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到失败,以及它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
一、逐渐兴起自甲午战败后,满清政权完全终结了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我变革和尝试,再也没有可能出现中兴的局面 。
此后,彻底陷入到了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的境地,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所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上,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
自获得在中国传教的权利后,到清末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经颇具规模 。
其中,部分的传教士及其教民,依仗国外列强的纵容,在中华大地横行霸道,拆民居、占民田、夺民财,甚至公然干涉当地的司法和行政,不断激起多地的民变 。
在洋教最为盛行的山东一带,民众中自发以学拳习武为名,秘密进行祭神拜坛的集会,宣扬“刀枪不入”的封建迷信思想,鼓动和吸纳普通的百姓参与其中,渐渐形成了义和团的最初形式和框架 。
义和团在兴起之初以“锄强扶弱”为主要目标,还兼收了一部分“反清复明”的思想,在民间进行秘密的传播 。这些,为日后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打下了相当的群众基础 。
1896年,德国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山东的特权,可以在当地修建铁路和开采矿产 。期间,为了抵抗德国日益加剧的入侵,山东多次爆发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
1897年,两名德国的传教士被忍无可忍的当地村民冲进教堂打死 。
德国以此为借口立即出兵占领了胶州湾地区,逼迫满清政府严惩凶手并做出赔偿,史称“曹州教案” 。
为了能够息事宁人,清廷不分青红皂白就处死了大批的百姓,还罢免了山东的巡抚李秉衡 。这样,百姓对于洋教和洋人的仇恨被激化了 。
1897年底,山东冠县的农民与洋教再一次因为土地纠纷而引发冲突 。为了平息矛盾,拳师赵三多应邀率领拳民前往事发地,援助当地百姓对抗洋教 。
自此,义和团第一次直接介入到与洋人的争斗中,标志着义和团运动的完全兴起 。
二、壮大为祸1898年,继任的山东巡抚张汝梅,汲取了前任巡抚罢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规模日盛的义和团运动,开始转而进行疏导 。此举,虽然没有获得清廷的明确支持,可也予以了默许 。
1898年底,义和团的赵三多等人,第一次在山东冠县竖起了“灭洋”的旗帜,公然进行抗击洋人和洋教的行动 。
1899年,毓贤出任新的山东巡抚 。他对于遍地开花的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的口号 。
从此,清廷开始公开转变态度,对义和团的态度也“由剿转抚”,将其逐步纳入到了民团的范畴之内 。
但是,山东肥城却在当年发生了传教士再次被杀的事件,毓贤的安抚之策宣告完全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过激之举,使得满清政府和各国势力都极为不满 。
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后,对义和团运动采取了高压政策 。他不再进行安抚,转而采取了强硬的军事手段予以镇压 。
不过,时而安抚,时而镇压,各国列强已经完全失去了耐心,不再继续信任慈禧的满清政府,纷纷出面施压 。
更有甚者,还联合向总理衙门递交国书,要求清廷释放思想开明,因为“戊戌变法”而被囚禁的光绪皇帝 。
这下,外国列强算是彻底得罪了慈禧太后,因为光绪皇帝是她的软肋,谁都碰不得,也不敢碰 。洋人要求释放光绪皇帝,无异于和慈禧太后彻底决裂 。
1900年1月,慈禧为了给洋人还以颜色,公然颁布了扶持义和团运动的诏令,支持并鼓励他们向洋人寻衅滋事,将“扶清灭洋”的运动推向了高潮 。
期间,义和团运动可谓是迅猛发展,不仅在山东地区,就连京、津地区都充斥着此起彼伏的义和团运动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是义和团的教众和信徒 。
1900年5月底,数万自称是义和团的乱民和匪徒,攻占了涿州城 。这次事件,是义和团直接占据州县的开端 。
面对这样的乱局,洋人很生气,慈禧太后也很生气!但是,这种局面是她自己的长期纵容才造成的,因此,清廷就是继续死不松口,迟迟不见更张政策 。
1900年6月,眼见清廷对于义和团运动继续纵容,各国势力联合出击,出兵攻占了天津的大沽口炮台 。此后,多国政府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最后通牒 。
1900年6月17日,慈禧太后一锤定音,决定不再左右摇摆,而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义和团运动,共同抵抗国外势力的进攻 。据《清史稿》记载:
今日之事,诸大臣均闻之矣 。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 。如战之后,江山社稷仍不保,诸公今日皆在此,当知我苦心,勿归咎于一人,谓皇太后送祖宗三百年天下 。
于是,慈禧太后同时向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日本、俄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奥匈帝国,共计十一个国家同时宣战 。真的是,无知者无畏!
宣战的同时,清廷还公开悬赏义和团杀洋人、灭洋教、烧洋货 。甚至于,政府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如:杀洋人领赏五十两、杀洋妇领赏四十两、杀洋孩领赏三十两 。
到后来时,义和团不仅乱杀洋人,而且还乱杀中国人,已经成了一种匪乱 。据西方教会的统计,在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中,有二百四十多名外国人和两万多名中国人被直接屠杀 。
三、遭到清剿1900年8月,八国联军组织两万多人,沿着运河开始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配合清军,在沿途层层设防,尽管取得过一些局部的小胜,但终究无法有效抵挡联军的进攻 。
8月13日时,八国联军抵达北京城下,并于次日凌晨就对北京城发起了攻击 。
在先后攻破了东直门、朝阳门、东便门、广渠门后,联军进入了北京城 。而慈禧,早在15日清晨时,就携带光绪帝仓惶从神武门逃走,奔向了陕西西安 。
在西逃的途中,慈禧终于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依靠的这帮义和团拳民,无异于一帮乌合之众,根本不是八国联军的敌手 。
1900年9月,清廷在慈禧的主导下发布谕旨: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 。
同时,清政府派遣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特使,留守北京与各国进行和谈,答应列强的一切条件,以求早日结束战争 。
慈禧的做法,相当于甩锅给了义和团,妄图借此打消八国联军的怒火,撇清自己的责任 。如此一来,义和团处于了绝境,在内外夹击之下很快就被剿灭了 。
1901年9月7日,庆亲王和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 。
同之前慈禧与之宣战的英、法、德、美、日、意、西、奥、荷、比等十一国在北京签订了近代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从此,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国家 。
四、历史影响义和团运动,以其英勇和无畏的精神,在满清政府的利用下,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彰显了中国抵御外敌的意志和决心 。
但是,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几乎完全依靠封建迷信和愚昧宣传,使之难以成为有效的组织和团体,仅靠烧杀抢砸的手段来完成所谓的爱国之举 。
对于义和团运动,后世存在褒贬不一的观点 。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众思想觉醒的一种表现,具有鲜明的反帝爱国特色 。
不过,也有人认为,义和团太过愚昧和无知,被腐朽的清廷所完全利用 。
采取落后和愚昧的方式,例如,拆除铁路,捣毁工厂,烧毁洋货等荒唐的手段,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
文史不假在对待义和团的认识问题上,尽管赞扬其反帝反侵略的精神,但整体上却持一种相对保留的态度 。
很多人宣扬义和团抵挡了八国联军的进攻,可事实上,他们究竟消灭了多少洋兵却值得怀疑 。
据西方的史料记载,义和团除了早先灭洋教时杀戮过两百多洋人外,在八国联军登陆后,并没有真正对八国联军造成过实质性的损伤 。
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其有限的伤亡也是由清军造成的,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并不大 。
虽然,义和团运动在八国联军侵华初期颇为活跃 。但是,死于其屠刀的绝大部分却都是中国人,直接被义和团杀死的教民和疑似教民,就有两万多人,甚至更多 。
一些史学家的研究发现,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并没有太多的正面冲突 。据《庚子国变记》记载:
当时,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团员涌入北京,但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都没有任何激烈的抵抗,就一哄而散了 。
因此,义和团运动并没有某些人宣扬的那么神圣,他们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
甚至于,就连这种象征意义也开始不断被后世广为诟病 。陈独秀在谈及义和团运动时,曾在《新青年》上撰文:
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 。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国门并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
之后,才出现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些统治阶级上层的自救尝试 。尽管,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了,但毕竟也起到了一些有益的积极作用 。
而义和团运动,显然不在这种有益的尝试之列 。我们在肯定其有限进步作用的同时,更要理性和客观的看待它 。
【义和团运动历史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义和团因其局限性和封建性,采取一律排外的思想,抵制所有先进的事物 。对于清末难得的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义和团更是给予了无情和彻底的摧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