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及形成原因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分析

【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及形成原因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分析】我们抛弃掉对宝钗人设的偏见 , 或许我们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 更接近于人性的真实和真诚 。受得富贵 , 耐得贫穷 。宝钗的家世出身 , 有两个主要标签:紫薇舍人和行商 。“丰年好大雪 , 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 , 现领内府帑银行商 。共八房分 。”

薛宝钗的人物性格及形成原因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分析

文章插图
曹雪芹提出正邪两赋论 , 就是要打破没有中间地带的识人观念 , 读者却装作看不见 , 依然用固有的方式和角度去解读薛宝钗 。
薛宝钗饱受争议 , 对她的评点 , 大多是惯用心计 , 用金钱贿赂林黛玉 , 史湘云等 , 目的就是上位 。
甚至有部分读者对宝钗、袭人、王夫人都有股子仇恨心理 , 对她们横加指责 , 近似于谣言和诽谤 。
人性虽然没有改变 , 但对人性的认知却在提高 , 我们抛弃掉对宝钗人设的偏见 , 或许我们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 更接近于人性的真实和真诚 。
一、受得富贵 , 耐得贫穷宝钗的家世出身 , 有两个主要标签:紫薇舍人和行商 。
“丰年好大雪 , 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 , 现领内府帑银行商 。共八房分 。”(第四回)
紫微舍人即中书舍人 , 为皇帝专职撰拟诰敕之责 , 有文学资望者能充任 , 地位崇高 。
如果事有失当或除授非其人 , 就是觉得不妥的事或任命 , 可奏请皇帝重新考虑 , 实际上已正式参与大政方针的讨论及朝廷百官的选派 。
白居易担任过中书舍人 , 还自称是紫薇郎;大文豪苏轼也担任过中书舍人 , 这个职位属于四品官 , 和皇上的关系很密切 , 还有说是“将相之储” 。
宋代苏轼之前 , 欧阳修 , 王安石 , 司马光都担任过这一职务 。而宝钗的祖上薛公就担任过这一职务 , 这也是薛家成为四大家族的主要原因 。
行商 , 并非小商小贩之意 。薛家专做国际贸易 , 由内务府员中出领其事 , 因为和皇帝相关 , 后来被称为“皇商” 。
“虽为皇商......户部挂虚名” , 薛家绝非社会上的一般商人 , 他们家的生意和王熙凤家不相上下 。
并不如黛玉和湘云说的“太想钱的人” , 黛玉和湘云身在闺中不懂俗务 , 真正的商人都有极高的道德 。
薛蟠娶夏金桂 , 就是因为门当户对 , 香菱所说:“这门亲原是老亲 , 且又和我们是同在户部挂名行商 , 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
那薛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户 。
从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看出 , 薛宝钗的家世出身 , 并不亚于林黛玉 。
但是 , 这都是宝钗七八岁之前了 , 随着父亲去世 , 家境大变 , 大不如前了 。
宝钗对林黛玉说 ,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 , 祖父手里也爱藏书 。”她对邢岫烟说:“然七八年之先 , 我也是这样来的 , 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 。
宝玉到了宝钗房里 , 看见挂着半新不旧的软帘 , 穿着“一色半新不旧 , 看来不觉奢华” 。
我们看到的宝钗 , 不施粉黛 , 不喜欢花儿粉儿的 。宝钗戴上元妃送的红麝串 , 在她白白的手脖上特别显眼 , 众人误以为宝钗是追求金玉良缘 。
如果宝钗经常佩戴饰品 , 大家也不会过多在乎了 。
因为家世变化 , 宝钗过早体会人情冷暖 , 这是宝钗早熟懂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
宝钗没有因为家境变化而变得自私自利 , 她更加关注别人的冷暖 。
她关注到湘云深夜做女红 , 关注到香菱向往写诗 , 关注到黛玉缺乏温暖 , 关注到邢岫烟衣裳单薄等等 。大家称她为“宝姐姐” , 名副其实 。
二、才清志高 , 洁身自好“薛”通“雪” , 红楼梦曲“山中高士晶莹雪” , 雪代表着纯洁 , 洁白 , 这是曹雪芹赞美她如雪般晶莹剔透 。
贾母见蘅芜苑如同“雪洞一般 , 一色玩器全无” , 贾母说你们家的东西自然没有带来 , 是替薛家掩饰 。
真正的原因是薛家比贾府败落的早 , 要不 , 薛姨妈一家也不会住到贾府就是十余年 。而宝钗安于稳重平和 , 藏愚守拙 , 保持良好的情绪 , 与每个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
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宝钗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 完美的传统妇女形象 , 严格按照礼制来要求自己 。
她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女儿 。贾母也说 , 我们家四个女儿都不如宝钗(四个女儿指的是黛玉和迎春三姊妹) 。
宝钗控制情绪 , 善于观察 , 不断地自我修炼 , 所以她说 , 如不拿学问提着 , 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
我们理解黛玉的成长 , 容忍黛玉的小脾气 , 为何对宝钗的成长视而不见?其实宝钗也一样 , 她一个人悄悄地溶解家境变化带来的贫富差距 。
但并不一味抱怨 , 她不放弃自我 , 依然对周遭抱有热情 , 她眼睛看得见光亮 , 所以 , 她写到“好风凭借力 , 送我上青云” 。
如果说宝钗向往美好的生活也是错的话 , 我无话可说 。我倒是以为宝钗有一颗上进的心 , 对于柳絮也能看到它舞翩跹 。
宝钗的确是一个世俗人文主义者 , 她和社会有链接 , 她看得懂当票 , 对社会有浓烈的兴趣 。
这与深闺中的黛玉湘云比起来 , 更接近于现实 , 所以宝钗的生命长度更长 。
对于我们常人来说 , 顺眼的都好 , 不顺眼的都不好 , “我”来源于人的三种认知层次 , 本我 , 自我和超我 。
本我就是直爽行动 , 这只是自私 , 按照人的本性中不加掩饰的一面 , 食色性 , 贪瞋痴 , 本能的欲望 , 原始的生物本能 。这不需要练习 , 就如薛蟠等 。
但宝钗是超越自我 。他对内心的讯息要建立 , 思考 , 处理 , 转移 , 模式 , 一整套决定自己的行动 , 这更难 , 需要反复练习 , 并且对自我的要求更难 。
不少人见不得宝钗 , 认为宝钗和纤尘不染的林妹妹争夺贾宝玉 。我们对林妹妹的爱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和眼睛 。
我们把对林妹妹不利的一切因素都看作是不好不美 , 如袭人和王夫人 。宝钗的优点都变成缺点 , 甚至是可恶 。这都是我们的误区 。
三、圆融通透 , 给多于取宝钗和上层关系很好 , 贾母王夫人很喜欢她 , 奴婢婆子也喜欢她 。
贾母专门为她过十五岁的生日 , 王熙凤还向贾琏请示 , 可见对宝钗生日很重视 。而宝钗点戏 , 专点老太太喜欢的热闹戏 , 西游记 ,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
她和黛玉湘云不同 , 她连接世俗和风雅 , 她既不像黛玉和湘云不和外界接触 , 不懂得柴米油盐的贵 , 只和诗书相伴 。
她理解人性中的瑕疵 , 进知芸芸众生 , 退知诗书田园 。但又有鸿鹄之志 , 看得到曙光 , 不局限于个人的眼界 , 但对所处的环境 , 游刃有余 , 博得众人的喜爱 。
第五回里说的很清楚 , 宝钗让得到众人的喜欢 , 黛玉却很不满 , 宝钗却“浑然不觉” 。
湘云到来 , 坚持要搬去和宝钗一块儿住 。抄检大观园 , 宝钗明白自己始终是外人 , 王熙凤虽没有抄检蘅芜苑 , 但当机立断 , 第二天便搬出去 。
这也是宝钗的识时务 。
她教黛玉做人的道理 , 不要被一些闲书误导 。贾府人员众多 , 只有宝钗很正式的和黛玉把这个话题摊开了 。
但其他人 , 从不正面告诉黛玉 , 任由她自由生长 , 才导致黛玉的性格野蛮发展 。
即便是贾母见黛玉喂酒给宝玉 , 也是用“凤求鸾”的故事从侧面来提醒黛玉 。
对待贾宝玉 , 贾环 , 宝钗一视同仁 , 并没有因为贾环庶出而区别对待 , 这在当时来说 , 是多么难能可贵 。
宝钗对社会 , 给多于取 。“眼前道路无经纬 , 皮春秋空黑黄” , 她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 她对人性对官场的理解 , 比黛玉湘云高了几个档次 。
宝钗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 , 触角灵敏 。看到湘云的不堪 , 为她操持螃蟹宴;看到黛玉的不堪 , 给她送燕窝 。
理解贾环的不堪 , 处处照顾他的情绪;理解探春的管理 , 站好自己的位置 。
凡事进退自如 , 难道我们真的要顺着本我的情绪 , 不顾及旁人 , 才是简单无邪吗?
林黛玉离我们很遥远 , 她来自于仙界 , 神秘感 , 距离感让我们对黛玉充满包容 。
人对身边触手可及的人和事 , 对于平等的人 , 我们认为和他们有着相同的感受 , 才愿意去评判他 , 而宝钗就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人 , 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
我们无时无刻被人提醒 , 她太完美了 , 我们见不得完美到无可挑剔的人 , 我们拿着我们的眼睛去挑剔她 。
林黛玉遥不可及 , 我们爱她还来不及 , 怎么会去评判她呢?
交芒种节 , 鲜花盛开 , 蝴蝶在花间飞舞 , 宝钗扬着扇子扑彩蝶 , 累得香汗淋漓 。
当我想到宝钗 , 就会想到这经典的场景 。她肤白貌美 , 体态微丰 , 用红楼梦的语言表述就是“鲜艳妩媚”、“肌骨莹润 , 举止娴雅”、“容貌丰美”、“肌肤丰泽” 。
有杨贵妃的丰韵体态 。曹雪芹把宝钗比作杨贵妃 , 比作“雪” , 都是一再说明宝钗的性格特点 , 她出自真诚的爱 , 才会让黛玉叹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