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婆插秧是什么意思,黎族民俗?

形容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 。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 。
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 。三、四句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急迫与艰辛 。总之,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 。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诗中的“只不答”,不是对农妇的呼唤一声不吭,而是说没有答应她“歇半霎”的请求,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莳”指栽种,“匝”指完毕,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 。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里 。

和老婆插秧是什么意思,黎族民俗?

文章插图
黎族民俗?
黎族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风俗文化的民族,黎族人把礼仪是非常看中的 。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 。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 。宾主分开对坐 。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 。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色” 。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 。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 。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 。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 。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 。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 。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 。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 。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 。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 。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 。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
【和老婆插秧是什么意思,黎族民俗?】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 。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 。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 。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 。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 。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 。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