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的由来,西周荣国的来历?

春明1.春光明媚 。元 陈世隆 《北轩笔记》:“当春明之际,卉木繁秀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文靖公》:“偶见 黄子久 画《沙磧图》一卷,卷尾有 文靖 题诗云:‘江村望极际春明,匝地人家唤欲譍 。’”
2.即唐都长安春明门 。因以指代京都 。清 吴祖修 《书梅村诗后》诗:“梦回龙尾醒犹残,重入 春明 兴转阑 。” 清 顾炎武 《与苏易公》:“即至 春明,料必上陈情之表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 春明 身已轻 。”参见“ 春明门 ” 。3.指仕宦 。清 钱谦益 《寄长安诸公书》:“春明之梦已残,京华之书久絶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何必于役道途,再作春明之梦 。”
【陈情的由来,西周荣国的来历?】

陈情的由来,西周荣国的来历?

文章插图
西周荣国的来历?


《吕氏春秋》载,黄帝时有个叫荣援的音律家,与伶伦齐名,黄帝令他们铸十二钟,以和五音 。荣援是古籍中最早的荣姓人,他来自荣国,但先周时期的荣国不见史载,西周文献对荣国的记载也只有片言只语,倒是西周时期的许多铜器铭文中留下了荣氏的踪迹,因此荣国的情况还是有迹可寻 。据《国语·晋语》中借晋国大臣胥臣的话说,“周文王时重用‘周邵毕荣’,使‘柔和万民’ 。”周邵毕荣,即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荣公,分别是西周鲁国、召国、毕国、荣国的始封君,周文王在他们的辅佐下,天下归心,万民臣服 。说明西周时荣公与周公、召公、毕公齐名,是作为王室国家运转的重要力量,其显赫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史记·周本纪》记载:“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成王平定东夷之乱后,北方的息慎国来朝贺,成王赐以财物,并令荣伯作策书,以示隆重 。息慎,也作肃慎,可能就是商代的茍(jì)方,武王时已归顺周朝,荣公作命书赐以异姓诸侯以安定北疆,是天子惯用的安抚手段 。


?


此荣伯当为文、武王时之荣公 。荣公排名周、召、毕之后,可见荣公的荣光被耀眼四射的周公旦、召公奭等遮盖,荣国的光芒自然也被掩没在鲁国、燕国这些重要诸侯国的光环下了,后世文献对它的遗漏也就不足为奇 。但荣国的影子却在诸多出土铜器中时有闪回,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土于陕西蓝田县的西周铜器“永盂”,铭文记载周王赐封一个叫“永”的臣子到洛河之地,让邢伯、荣伯、尹氏、师俗父、遣仲五位执政大臣作为见证,可见荣国国君在整个西周时期都是作为国之股肱,地位不减 。那么西周荣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史书没有明文记载,推测其在西周镐京周围一带 。相关荣国铜器多出土于河南洛阳,器物较多,主要有“荣簋”、“荣子方尊”、“荣子盘”等 。


?


荣,古为“榮”,金文之“荣”虽如交叉火炬之形,却犹似枝上开花,意为欣欣向荣 。但“荣”其实最早跟“火”有关,其甲骨文上面是一盆熊熊燃烧的“烈火”,下面类似一个架子,跟“光”之“头顶火炬”的甲骨文象形相似,即“光荣” 。“荣”来源于远古时期族人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从甲骨文的“火花”演变到金文的“树花”,推测其对自然光明的崇拜演变到族系子嗣繁衍的象征,从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引伸到获取荣耀以光宗耀祖 。


?


西周晚期,荣国出了个荣夷公,将荣氏在周室的权势攀到巅峰 。荣夷公很会揣摩王者心思,投机取巧,因此得到了周厉王的特别重用,但说实话,荣夷公也确实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思想较为超前 。据《国语·周语》记载,荣夷公建议厉王推行“专利”,说白了就是将王畿之内的土地从诸侯贵族手中夺回来,为国家专有,这跟后世的削藩异曲同工,不过夺权与夺利的区别,因此大大触动了贵族利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当时芮国国君芮良夫看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为了挽回危局,芮良夫向厉王上书,陈情专利制度的弊政,请求废除,并让厉王撤去荣夷公的上卿之职 。厉王没有采纳,最终贵族联合起来发动政乱,将厉王驱逐到了彘地 。“专利”创造者荣夷公也下落不明 。


虽然此次动乱由荣夷公发起,但细细追究,荣夷公当时提出的专利制度也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 。西周建立以来,国家对四方边境的战伐一直不断,到西周晚期,由于战争的长期消耗,王室已开始走下坡路,厉王当政后,政治腐败,国库空虚 。荣夷公以专利充实国库,且不说如芮良夫说的“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万物为上天创造,人人可取,岂可独占?)单荣夷公的决策而言对国家确实是有利的,对早期封建制时代加强君主集权开创了新的模式 。战国时期的各种变法其实都是以此为范本,以榨取贵族利益来获取国家的强盛,从这一点来看,荣夷公的“专利”不亚于一场变法 。但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厉王的失败体现在他没有掌握一个度字 。周厉王遭逐,估计荣夷公也不会有好下场 。


?


周室东迁后,荣国也跟着东迁,东迁后的荣国去了哪里?《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有“(周景王)崩于荣錡(qí)氏”的记载,此荣錡氏就是春秋荣国的所在地 。《路史》载:“荣伯采荣錡,今河南巩西之荣錡涧 。”荣錡涧在河南巩县以西一带,即为春秋荣国封地 。《左传·庄公元年》载:“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公元前693年,鲁桓公去世,周王命荣叔去鲁国追赐鲁桓公的君主资格 。封建制国家的国君接替需要得到周王的承认,叫“赐命”,所谓的“赐命”就是派人送去一块胙肉,祭天后新任国君尝一口即可 。鲁桓公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生前未能得到周王的赐胙,死后才派荣叔去追任 。荣叔能胜任赐胙大事,可见春秋时荣国国君尚活跃于周室,其地位不减西周时期 。荣国何时亡国不见史载,从“(周景王)崩于荣錡氏”的记载看,此时的荣国应该已经亡国,变成了荣錡邑 。荣国之后有荣姓、荣錡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