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由来汉族是由上古时期的炎黄子孙演变而来的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汉族起源于汉朝,经过岁月的洗礼,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族群就称为汉族,随着历史发展的趋势,汉族既吸收接纳别族,也被其他族吸收接纳,最终汉族就不再是单一的炎黄子孙的后代了,而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 。
文章插图
中国汉族的由来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是他的别名,在某种程度上,华人也是他的代称 。汉民族的体量十分庞大,在中国拥有13亿左右的人口,在海外也超过5000万人口,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民族 。
那么这个世界第一大民族的汉族,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把汉族的形成历史,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黄种人的形成、黄种人的分化、先秦华夏族的形成、汉族的形成 。
01 黄种人的形成为什么讲汉族要扯到黄种人的形成呢?
因为汉族的体量太过庞大,他甚至融合过黄种人中的大部分族群,所以讲汉族的起源,必然要从黄种人的起源开始讲起 。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黄种人的组成有两个大的部分,一部分叫老亚洲人,一部分叫新亚洲人 。
老亚洲人是较早一批从非洲迁徙出来的智人,他们的父系基因是C和D,母系基因是M以及分支E、C、D、G、Z等等 。他们大约六七万年前从非洲东北部进入亚洲,随后往东迁徙,用了上万年的时间,扩散到印度、东南亚、东亚和澳大利亚 。
新亚洲人是较晚一批从非洲迁徙出来的,他们的父系基因是F,母系基因是N和R 。他们大约五六万年前从非洲进入中东,在现在的伊朗和阿富汗一带分化出很多支系 。
这些支系中,比较著名的有欧洲的早期居民克罗马农人I系,也有环地中海人种J系,还有印度达罗毗荼人H、L系 。
但其中最大的支系,莫过于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共同祖先,K2系 。
K2系也可以叫欧亚黄白人种,他们在4万到2万年前之间分化,其中有两个大的分支,P系和NO系 。P系是白种人和印第安人的共同祖先,NO系则是黄种人最主要的祖先 。
两个族群分家之后,P系进入了中亚,NO系进入了东南亚 。
此后的NO系人群在东南亚和中国岭南地区逐渐扩张开,他们驱逐当地的老亚洲人男性,融合老亚洲人女性,最终在2万年前左右形成黄种人 。
02 黄种人的分化这个时候的黄种人,大概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作“古南方语”的原始语言 。
在2万到1万年前之间,黄种人的族群逐渐分化 。
最先是东西分化,以云南横断山和越南长山山脉为界,西面中南半岛形成「泛孟高棉族群」,东面华南地区形成「泛南岛族群」 。两者的语言分别称作「古孟高棉语」和「古南岛语」 。两者的基因差别不大,父系都以O1b为主,O1a和O2a占比比较小 。
【中国汉族形成的过程 汉族的由来】几千年后,两大族群又各自分化 。
泛南岛族群以粤东山区为界,西面两广形成「壮泰族群」,东面闽浙形成「南岛族群」,并渡海扩张到台湾 。
壮泰族群仍以父系O1b为主,使用壮泰语(壮侗语系) 。而南岛族群中的父系O1a爆发成为主体基因,O1b反而成为非主流基因,使用南岛语(南岛语系) 。
壮泰日后又往云贵、中南半岛扩张,掸、傣、泰、牢人皆是其后裔 。南岛则成为航海一族,驰骋太平、印度两大洋,占据大部分海岛,马来、印尼、毛利、夏威夷皆是其后裔 。
泛孟高棉族群的分化很特别,他们中的北部边缘部落,意外穿过广西壮泰地盘,进入湖南 。由于与祖地隔绝,这些湖南移民分化成「古苗瑶人」 。留在中南半岛的,成为「孟高棉人」 。
孟高棉人继承祖先特征,以O1b基因为主,使用孟高棉语 。而古苗瑶人中的父系O2a基因爆发成为主体基因,他们使用古苗瑶语——泛孟高棉语分化出的旁支 。
一万多年前,古苗瑶人从湖南进入湖北江西,湖北北部的边缘部落经过南阳盆地,进入华北平原,分化出古汉藏人,使用古汉藏语(古苗瑶语的分支) 。留在两湖江西的,形成苗瑶族群 。
古汉藏人继续扩散 。
他们向北进入东北南部、朝鲜半岛,与东北老亚洲人融合形成濊貊,日后的扶余、高句丽、沃沮、朝鲜、日本人都是濊貊的后裔 。向西进入陕甘黄土高原,形成古汉藏人西部族群 。
黄种人往北一路横扫,驱逐老亚洲人男性,融合老亚洲人女性,使得东亚大陆的老亚洲人,被驱逐到了川滇青藏高原和东北这些偏远地区 。川滇青藏高原的老亚洲人以父系D为主,东北老亚洲人以父系C为主 。
再往后,濊貘人继续与东北老亚洲人融合,形成「通古斯族群」 。古汉藏人从陕甘南下,进入青藏川滇,与D系老亚洲人融合,形成「藏缅族群」 。
黄种人的分化历史,差不多就这些了 。
03 华夏的形成华夏与汉人的概念不太一样,汉人的概念比华夏更大 。华夏族群的组成,基本上只局限在古汉藏族群内部 。
古汉藏人占据华北与陕甘之后,历史差不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农业、畜牧、制陶、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四大发明全部出现 。
古汉藏人以太行山为界,形成了东部、西部两大族群 。在一些不正规的称呼里,东部族群称为「夷」,西部族群称为「夏」,但夷夏的概念晚到商周时才出现,我们还是以「东部族群」、「西部族群」来称呼他们 。
西部族群的文化是仰韶系文化,东部族群的文化是大汶口系文化,从一万年前延续到五千年前,大体上维持东西分布的格局 。
五千年前,气候略微转冷,族群大迁徙和混战开始出现 。西部族群因此分化成「马家窑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两个族群,东部族群则不断向西扩张 。
迁徙与混战持续了五百多年,「庙底沟二期」族群最终与东部族群融合,形成龙山文化族群,这就是华夏族群的前身,可以叫「古华夏人」 。马家窑族群也占据整个黄土高原,形成古戎狄人 。
原始汉藏语也随之分化,形成了东部的远古汉语、西部的古藏缅语 。
很多人认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族群,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炎黄部族,东部族群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蚩尤或者少昊族群 。姑且听之,不成定论 。
混战仍在继续,龙山文化时代的方国争霸持续到三千八百多年前,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族群最终战胜了其他族群,成为了古华夏族群中的霸主,以现在的洛阳一带为中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 。
很多人认为,这个「二里头」王国,就是史书记载中的夏 。笔者曾经发文论证过,二里头极有可能是夏 。
夏祚三百年后,来自河北的商部族灭亡夏国,建立商王国,统治中原五百余年 。期间,商国南征江汉,东征山东,西征陕甘,大体上把古华夏族群都纳入了商王国的宗藩体系中,唯独剩下了山东东部和苏北的「珍珠门文化」族群,商人把他们称作夷方,也就是东夷人 。
晚商时期,辗转于西北戎狄中的周部族迁入关中,加入商王国统治的宗藩体系,重新成为古华夏族群的一份子,并最终打败商国,建立周王朝 。
周在前朝控制的范围内推广封建制度,册封姬姜贵族与亲周贵族为各地的诸侯,迁徙打乱古华夏人原本的宗族势力,拉拢东方的中小贵族,与他们联姻并任用他们为大夫,改造商人的鬼神信仰,宣传商周一体,商人周人都是夏人后裔 。
经过西周君臣的努力,除了东夷各部(东夷、莱夷、淮夷)外,说远古汉语的古华夏人终于整合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民族,按照当时周人的叫法,又可以叫诸夏 。
崭新的华夏族群,语言上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远古汉语演变成了上古汉语 。
原本的远古汉语,脱胎于古汉藏语,语法、词汇带有明显的苗瑶语和孟高棉语的色彩,毕竟有衍生关系 。比如商语甲骨文中的名词修饰语后置现象,以及汉语、苗瑶语、孟高棉语共同的主谓宾语法结构 。
而周人的语言带有戎狄藏缅语的特征 。藏缅语虽然也脱胎于古汉藏语,但是进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后,与老亚洲人D系融合,导致语法出现变化,形成主宾谓结构 。
周人入主中原后,藏缅语法混入远古汉语中,导致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先秦文言文(周人贵族的雅言),常见各种语法与今天不一样的倒装句 。随着底层的远古汉语慢慢压过上层雅言,这种倒装混乱的现象才消失 。
简单来说,先秦文言文(雅言)就是古藏缅语与远古汉语的混合体,而汉语白话,才是远古汉语的底色 。
04 汉族的形成前面说过,从族群的角度说,汉人比华夏的范畴要大 。
华夏最初的范畴,指的就是龙山文化族群(古华夏人)的一部分后裔,也就是被商人统合在一个宗藩体系内,经过周人整合的那一部分古华夏人,不包括东部边缘地区被商周两朝视为夷人的族群,虽然他们也是古华夏的后裔 。
而汉人,是在华夏的基础上,不仅完全覆盖了夷人,还统合了部分藏缅族群——戎狄和巴蜀,以及南方的苗蛮、百越,北方的山戎、林胡、娄烦等等 。
这个统合的过程,大部分处在春秋战国时期 。
统合夷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周时期先是征服鲁南的东夷,再历经好几代周王,让淮河流域的淮夷臣服归化,至于胶东半岛的莱夷,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齐国完全吞并 。
北方的山戎,早在齐桓公时期就被征服,交给燕国统治并逐渐同化 。
西北的戎狄各部,犬戎曾入侵关中,后被秦国逐一吞并,西戎亡于秦穆公,义渠戎亡于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赤狄亡于晋文公重耳的孙子晋景公,白狄亡于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 。
晋西北的娄烦、林胡,在赵武灵王时期被驱逐到河套,到秦灭六国之国,蒙恬收复河套时,才彻底归化 。
再看西南的巴蜀两国 。蜀人是个大杂烩,先是戎狄分支南下与当地D系老亚洲人融合,夏商之交时,还有古华夏人西迁融入其中,总体而言,属于戎狄分支——藏缅族群,与彝族关系比较近 。
巴人也是混合族群,原是关中的古华夏人,被商人暴揍后南迁汉中,春秋末期再迁川东,融合当地诸蛮(苗瑶、壮泰土著) 。
战国中期,巴蜀亡于秦始皇爷爷的爷爷秦惠文王,此后被秦人迅速同化,成为华夏一员 。
华中的苗瑶族群,被诸夏称作苗蛮、楚蛮、诸蛮 。商朝南征江汉,给江汉诸蛮带去了中原文明 。西周控制江汉后,分封曾国镇守南土,但江汉诸蛮却在西周晚期被楚国吞并 。
战国时期,楚国又向南吞并湖南和江西 。湖南境内的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臣服于楚国,但直到汉朝才被同化 。江西境内的扬越,也是臣服楚国,汉朝时才被同化 。
江浙一带分别的邗越、句吴(吴国)、于越(越国),属于南岛族群,他们在五千年前左右开创了著名的良渚文化,不过良渚文化在夏国建立前就消亡了 。在春秋晚期,三个部族开始华夏化,并统一于越国 。到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吞并,并入诸夏版图 。到两汉时期,江浙的越人已经基本上被同化 。
最后,就是秦灭六国之后,出兵南征百越 。此时的百越不包含前面提到的江浙四越(扬越、邗越、句吴、于越),单指从浙南到越南北部沿海的越人部族 。
百越是诸夏对他们的泛称,但他们并不是同一个族群 。浙南的东瓯、福建的闽越属于南岛族群,与江浙四越一样 。两广的南越、西瓯属于壮泰族群 。越南北部的骆越属于孟高棉族群 。
南征百越之后,东瓯、闽越在汉武帝时期迁到江西和江淮,融入诸夏,南越在秦始皇南迁的五十万移民的同化下,已经与诸夏相似,直到唐宋时期彻底汉化 。西瓯与骆越,在后世汉化的过程中半途而废,西瓯余部形成现在的壮泰各族,骆越形成现在的越南京族 。
05 小结
一万年前,古汉藏族群形成于中国北方 。
五千年前,古戎狄族群分化出去,剩余的族群形成古华夏人 。
三千八百年前,夏王国成为古华夏族群中唯一的广域王权之国 。
商灭夏之后,逐渐统合古华夏族群,将其纳入宗藩体系,唯独漏掉了东夷各部 。
周灭商后,采用民族融合政策,将周人集团与古华夏族群融合成崭新的民族,华夏民族 。
从西周开始到秦汉时期,在华夏的基础上,周边的族群不断融入华夏 。
西北的西戎、犬戎、义渠戎,北方的赤狄、白狄、林胡、娄烦、山戎,东方的淮夷、东夷、莱夷,西南方的巴人、蜀人,东南方的扬越、邗越、句吴、于越,南方的楚蛮、长沙蛮、武陵蛮、零陵蛮,更南方的东瓯、闽越、南越 。
他们有的和华夏一样属于古汉语人群,有的属于藏缅语人群,有的属于苗瑶语人群,有的属于南岛语人群,有的属于壮泰语人群 。可以说,黄种人当中绝大部分族群,都有融入过华夏的历史 。
华夏族群的范围自此扩大一倍,终于因为刘邦所建立的「汉」这个辉煌的帝国,而获得了「汉」这个族名 。
汉民族到这里就算正式形成了 。后面,他有更远的路要走,还会继续有征服与同化,也会有被征服的历史,有机会再说了 。
- 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怎么形成的?
- 中国本硕博连读的院校推荐 本硕博连读的国内大学有哪些
- 介绍中国现在全部的传统节日及由来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 新鲜鱼腥草20分钟,三白草科植物,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 真正的中国八大名酒品牌 中国老八大名酒是哪些
- 七年是什么婚纪念,7年算什么婚?
- 中国有哪些四大,中国的四大美称?
- 中国地理:广东省(潮州篇 潮州是哪个省)
- 中国最长的溶洞叫什么名字?
- 真实数字让人落泪 朝鲜战争中国死亡人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