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之杰七步成诗是真的吗 建安之杰指的是什么人

曹植是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被誉为“建安之杰” 。曹植才思敏捷,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就是“才高八斗”的由来 。由此足可见曹植才华出众,天赋异禀 。

建安之杰七步成诗是真的吗 建安之杰指的是什么人

文章插图
曹植是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被誉为“建安之杰” 。曹植才思敏捷,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这就是“才高八斗”的由来 。由此足可见曹植才华出众,天赋异禀 。
同时,作为曹植的代表作《七步诗》,更是被传颂千年,毕竟七步之内写一首诗是需要极高天赋和底蕴的 。
而曹植不仅能做到七步成诗,还能借题发挥,可见其才学之高 。但近些年的研究却发现,历史上很可能没有曹植“七步成诗”一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曹植“七步成诗”一事,最早被记载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之中,原文如下: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后来流传的七步诗仅有四句,是因为《三国演义》才流行起来的,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人之所以认为“七步成诗”确有其事,是因为《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所处的朝代距离三国时期不远,他讲述之事真实性较高 。
同时,曹植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才华,留有许多传世佳作,如《铜雀台赋》、《洛神赋》、《七哀诗》、《赠白马王彪》等 。
南北朝时期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
由此可见,以曹植的文采,写出《七步诗》完全不在话下 。可问题是,《七步诗》究竟是曹植被曹丕为难时所写,还是在曹植被贬之后所写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研究诸多文献得到答案 。
首先,在西晋陈寿编写的《三国志》中,根本没有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的记载,最多只是夸赞曹植能够“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而关于对曹植被贬的经过也只有一句话:“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
有人可能会质疑,《三国志》的记载较为简练,不可能详尽记载这些事,但东晋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中也没有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的记载.
要知道裴松之的注是非常详细的,几乎囊括了曹植的一生 。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可能就是根本就没有七步成诗这件事 。
其次,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并不是史书,而是古代小说集,主要记载晋代的士大夫言行、轶事,而且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文学上的虚构之作 。虽然此书对于后代文学影响颇大,同时也能反映晋代的文化特点,但要把此等小说中的故事来当作历史来读,显然是不妥的 。
并且刘义庆相距曹植的时代大概二百多年,期间并没有其他的史料记载过曹植曾“七步成诗”,所以此事的可信度并不高 。
最后,现代许多学者也对曹植“七步成诗”也抱着谨慎的态度 。在多个版本中的《中国文学史》中,在论述曹植的篇章中,很少有提到曹植“七步成诗”一事的,即使提到了,也仅是把其当作一个故事或者传说来看待,而不是史实 。
比如在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在论述曹植时,是这样写的:“《世说新语》载一个故事说,曹丕成命他(曹植)七步中为诗,不成则行大法 。……这个传说很能表现他当时的处境 。”由此可见,专家都认为曹植“七步成诗”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
当时的曹丕也不可能逼迫曹植做此事,当时曹丕刚刚继位,正是要树立政治形象与威信的时候,虽然会以贬斥曹植来树立威信,但绝对不会做出杀了曹植的举动,这有违帝王之道 。
根据《三国志》记载,曹丕在继位之后,只是除掉了曹植的羽翼,并以曹植喝酒为借口将他贬为乡侯,以此来敲打曹植,不久后便恢复了曹植的王位 。
这才符合曹丕的帝王手段,倘若曹丕真让曹植七步成诗,若曹植没作出来,那便是手足相残,这会受世人诟病的 。
所以曹丕断然不会做出此事 。退一步讲,倘若曹丕真这样做了,那为何在两百多年后才出现了此事的记载呢?
总的来说,历史上是没有曹植“七步成诗”一事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故事,很可能是曹植在被贬乡侯时写了这首诗,后来辗转流传了出去 。
【建安之杰七步成诗是真的吗 建安之杰指的是什么人】由于曹植是夺嫡失败者,这首诗引起了许多人的对曹植同情,于是便有人给他杜撰了一个创作背景,以表达对曹植的同情与对曹丕的讽刺,同时侧面称赞曹植的才华,一直流传到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