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局势下,中国新造车在欧洲“狂奔”( 二 )


动荡局势下,中国新造车在欧洲“狂奔”
文章图片
动荡局势下,中国新造车在欧洲“狂奔”】翻开新页 , 各出各招
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并非近年才有的事 , 传统车企已在出海路上奔波多年 。
早年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出海 , 靠的主要是“小批量出口+携手当地经销商”模式 , 这么做虽然成本较低 , 但品牌也缺少渠道掌控力和本土化服务能力 , 难以建立品牌影响力 。
此外 , 过去中国车企在海外主要走中低端路线 , 依靠性价比作为主要竞争力 。 在欧洲 , 中国汽车被贴上了“廉价品”的标签 , 印象相对负面 。
不过 , 从现有的动作看 , 新造车势力们显然想揭开出海新篇章 。
最典型的例子是蔚来 , 在进入挪威市场时 , 蔚来就宣布采用直营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 将其在国内的用户运营体系复制到挪威 , “打造以车为起点的社区” , 并搭建NIOPower全套充换电体系 。
自建完整运营体系能更好地提升品牌美誉度 , 但也对应着更大的投入 。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曾表示 , “进入欧洲短期来说就意味着更多亏损 , 但可以接受” 。
相比蔚来 , 其他出海车企还是选择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如比亚迪与与挪威汽车经销商集团RSA合作;红旗E-HS9由MotorGruppen进口挪威并进行分销 。 小鹏汽车是与挪威经销商ZeroEmissionMobilityAS(ZEM)展开深入合作 , 面向当地消费者开展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 。
值得一提的是 , 近期小鹏在欧洲的首家直营体验店的开业 , 标志着其“直营+授权”模式正式迁移至欧洲 。
动荡局势下,中国新造车在欧洲“狂奔”
文章图片
蔚来和小鹏 , 都在试图将各自在中国打磨过的创新模式用于海外市场 , 这也是汽车咨询公司J.D.Power给进军海外的中国车企提供的建议之一 , 即将在本土市场进行颠覆性创新尝试 , 再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国际市场 , 形成差异化优势 。
相比之下 , “造车三剑客”的另一成员——理想汽车 , 在出海上表现得要谨慎得多 。 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曾表示希望“谋定而后动” , “不为出海而出海” 。
除了直营和经销 , 以及小鹏汽车的“直营+授权”模式 , 还有一种出海方式是与租赁公司合作 , 做B端的生意 。 例如 , 2021年8月 , 爱驰汽车与德国汽车订阅服务公司finn.auto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计划在未来十个月内交付至少500台爱驰U5用于德国开展固定月费租车业务 。
新旧高峰 , 挑战重重
出海潮中 , 车企各出各招 。 一个属于中国车企的海外新故事正在开启 , 但留给他们的挑战并不少 。
想在欧洲立足 , 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 在欧美相关机构看来 , 中国车企在设计、技术性能以及智能化等方面 , 投入了大量精力 , 但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较弱 。 特别是 , 消费者对来自中国的新品牌倍感陌生 , 心理上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不高 , 而品牌塑造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
与此同时 , 欧洲汽车市场高度发达 , 德法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时代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 加上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 。
2021年 , 欧洲销量第一的新能源车型是特斯拉Model3 , 排名第二、三的是雷诺Zoe和大众ID.3 , 大众系的另一热门车型大众ID.4排名第四 。 具体到各方齐聚的挪威市场 , 2021年 , 挪威新能源车年销量15.3万辆 , 同比增长44.5% 。 在具体车型上 , 特斯拉Model3全年销量稳居第一 , 丰田RAV4、大众ID.4分别位列第二、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