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三年,长安城大明宫传来消息 。因为长期服用丹药,唐宪宗李纯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容乐观 。所以很快,皇帝就把长子李宁立为了太子 。李宁是嫡长子,身份尊崇,品德优良,他当太子,谁也没什么好说的 。
文章插图
元和十三年,长安城大明宫传来消息 。
因为长期服用丹药,唐宪宗李纯的身体每况愈下,不容乐观 。
所以很快,皇帝就把长子李宁立为了太子 。
李宁是嫡长子,身份尊崇,品德优良,他当太子,谁也没什么好说的 。
皇帝很满意,文武大臣也没意见 。
但非常不幸运的是,李宁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在太子的位置上干了不到两年,一病不起,领了便当 。
太子死了,满朝文武很有想法 。
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有数,老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个时候谁能当上太子,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帝国继承人了 。
大臣们心里也许有瞩目的人选,但奈何他们说的并不算,真正说话算数的,是宦官朋友们 。
此时的宦官朋友们在外勾结藩镇军队,在内掌握宫廷禁军,势力非常庞大,别说大臣,就连皇帝,他们也并未放在眼里 。
宦官集团在确立新的继承人上出现了分歧 。
一部分宦官想要立澧王李恽当太子,原因是李恽是唐宪宗的次子,按照大唐的宗法继承制度,顺位继承,李恽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
但另外一部分宦官想要立建安王李恒当太子,原因是李恒的后台很好,有个好妈妈 。
李恒的母亲郭妃是大唐名将郭子仪的孙女 。
郭子仪大家都很熟悉了,安史之乱前后,郭哥对唐帝国可以说是有再造之功 。
背靠大树好乘凉,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李恒在朝野中获得了很多支持 。
又偏偏澧王李恽的母亲也许只是个寂寂无名的宫女,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 。
所以俩人这么一比,李恒明显要比李恽有优势 。
老皇帝当然也明白怎么回事,他不愿意因为立诸之事搞得朝野上下动荡不安,所以他很快把具有明显优势的李恒立为了新太子 。
他当太子的过程远远没有历代太子那样艰辛曲折,有庞大的郭氏家族保驾护航,以及一众太监的支持,当太子对他来说,就像吃一顿家常便饭那么简单 。
(太子 李恒 即后来的唐穆宗)
一个人如果特别轻易地得到了某样东西,那他很有可能就不会去好好珍惜 。
而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就给李恒未来的人生岁月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
元和十四年,长安城里来了一位叫做柳泌的道士,据说道行非常高深,炼丹一绝 。
而吃丹药爱好者唐宪宗李纯一听,立刻来了兴致,宣召柳泌进宫献丹 。
没想到柳泌只是个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给皇帝进献的丹药是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不仅没有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而且还有很严重的副作用 。
皇帝吃完,上吐下泻,没两天就驾崩了 。
李恒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新一任主人,史称“唐穆宗” 。
“穆”字不是个好封号,基本上都是留给暴君和昏君的,唐穆宗也不例外 。
他登基时年仅26岁,正是人在壮年,精力无限的时候 。
对于壮年登基的皇帝来说,如果想要在政治上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正是一个很好的时节 。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是二十多岁,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也是二十多岁 。
李恒和他们的两位前辈们一样,年轻,英姿勃发,有活力 。
如果他肯,他一定也能有一番作为,一定也可以青史留名 。
他的确青史留名了,但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
当了皇帝的李恒第一件事不是治理国家,而是带着一众亲随外出打猎去了 。
此时,正是唐帝国百废待兴的时节,地方武装和藩镇势力隐有作乱之像,朝堂上大臣们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宦官肆意弄权,田地荒芜,百姓生活拮据 。
情况很严峻,但并不复杂 。
只要皇帝勤勉起来,埋头苦干,四海太平,寰宇廓清指日可待 。
但我们的唐穆宗李恒本着“ 当昏君一时爽,一直当昏君一直爽”的理念,从登基到驾崩,基本上一件好事也没干过 。
李恒当了皇帝之后,有个非常大的爱好,那就是大摆宴席,请客吃饭 。
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
这不是比喻,而是真实存在的数据 。
大唐的臣子们几乎没有在家吃饭的时候,天天受皇帝邀约,往宫里跑 。
一顿两顿还遭得住,天天赴宴,估么这帮大臣也得吃吐了 。
平头百姓吃顿饭,不过几枚大钱,但皇帝吃饭不比别人,讲究排场,讲究丰盛,所以一顿饭下来,几乎就是一个普通大唐百姓家里一年的收支 。
(唐代:宴会)
在吃上挥霍也就罢了,李恒还是个建筑师 。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而且喜欢搞老城区翻新,长安城里里外外都让他捯饬了个遍 。
皇帝要盖房子,要修宫殿,只是嘴唇一碰,圣手一指就完事了 。
但他却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喜好,要耗费大量的国力、人力以及经济资源 。
他沉醉于虚假的热闹和繁荣中不能自拔,根本不了解此刻的唐帝国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
通过上述行为,我们不难断定李恒真的是个不太行的皇帝,他甚至可以说是中晚唐以来第一个行迹比较恶劣的昏君 。
一日,李恒心血来潮,突然下诏:
“朕来日暂往华清宫,至落日时分当即归还 。”
华清宫就是华清池,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想到华清池去玩一玩,晚上我就回来 。
皇帝想要出门散心,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在于华清池在西安临潼,离唐朝皇宫大明宫还是有段距离的,皇帝这一来一回,会折腾不少时间 。
如果四海太平,天下无事,搞个短途旅游问题也不是很大 。
但就在李恒决定去华清池游玩的前一天,西北边陲传来了少数民族举兵进犯的消息,戎狄浩浩荡荡几万人入侵,驻守边疆的神策军只有四千人,战事吃紧,形势紧张 。
皇帝没心没肺,但臣子们比他有心 。
当时的御史大夫李绛和常侍崔元略跪在皇帝面前觐见,意思是国家危难,边疆告急,你不能老是想着玩啊,你得留下来主持大局啊 。
李恒表示,华清池我非去不可,谁说也不好使 。
玩,在这位年轻皇帝心里一直是第一位的 。
天下苍生,黎民百姓,从来都没有放在李恒的心里过 。
对于皇帝这种整日玩乐,不务正业的行为,谏臣们觉得不行,必须进谏直言,规劝皇帝 。
于是谏议大夫郑覃连上几道奏折,劝谏皇帝不能四处游玩,因为如果有什么紧急军情,军政要务要处理,找不到你人,那很难办 。而且你天天办宴会,开派对,动不动就赏赐一些倡优戏子,你赏赐出去的银钱,那可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钱啊 。
奏折上的话是条条打脸,字字诛心 。
(影视剧中唐代谏臣)
按以往的经验来说,你这么教育皇帝,尤其皇帝还是个昏君,皇帝一发怒,很有可能你就要挨收拾 。
但李恒看到这些奏折时,却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觉得很新奇 。
因为已经很多年没人给他上过这样的折子了 。
彼时李恒治下的大臣们,要么是阿谀奉承的奸佞之徒,要么是浑浑噩噩的无能之辈,敢说话,敢说真话的臣子屈指可数 。
所以皇帝居然产生了一股新鲜感 。
他觉得郑覃这个官员很有意思,于是赏赐给了郑覃很多财物,并且拍着胸脯保证,以后肯定痛改前非,做一个勤勉政事的帝王 。
谏议大夫郑覃很开心,他认为自己的劝谏起到了作用,自己改变了皇帝 。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恒是个非常没心没肺的人 。
今天拍完胸脯保证完,明天接着旅游吃饭不耽误 。
也许李恒对一切都心知肚明,但他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对国家安危置若罔闻也是真的 。
吃喝玩乐,宴请臣子对他来说是天下太平的象征 。
而外出狩猎,出门巡游则是他彰显大唐帝国威仪的方式 。
可那只是自欺欺人,粉饰的太平罢了 。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皇帝 。
但一个人如果总是装睡,或者一直赖在床上,难免身体就会出问题 。
不久之后,李恒就中风了 。
所谓中风,在古代未必是中风,大都是内医官无法诊断或治理的恶症顽疾,但不管怎么样,多年857的快乐生活已经严重拖垮了李恒的身体,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意玩耍了 。
皇帝该歇息了 。
躺在床上养病的李恒依然不消停 。
按理说你也折腾了,也玩过了,也享受过了,也到了痛定思痛,回首展望自己一生的时候了 。
(炼丹求药)
但李恒偏偏不学好 。
他染上了和自己父亲唐宪宗李纯一样的毛病,炼丹求药 。
这几代的大唐皇帝似乎对活着,对生命都有着无限的渴望 。
但他们或者对大唐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 。
无非是让国力下滑,再下滑 。
他们并不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名皇帝,如果不能仁政爱民,对国家有利,那么长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空负岁月,岂不是最悲哀的事?
公元824年,年仅29岁的唐穆宗李恒驾崩于他的寝宫 。
带着他对花花世界的不舍,带着他对似水流年的追忆,彻底地离开了人间 。
【历史上唐穆宗是谁的儿子 唐穆宗处于唐朝哪个时期】而他的身后的大唐,又将迎接一个怎样的未来呢?
- 醋酸面料的特点是什么 醋酸缎面料是一种什么面料
- 危险废物处理的发展现状是什么?
- 女人桃花命是什么意思
- 导出链接过多,对于该页面的权重,是否降低?
- 乌龟壳很尖龟尾有很多刺,这种是什么龟
-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 楚军是什么地方军?
- 死得其所的所是什么意思
- normal是什么意思
- moment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