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寺尼姑们的生活怎么样 东北哪里可以出家当尼姑

这座在东北辽宁的,供出家女士修行的寺庙叫做道源寺,这座寺庙比较特殊,它不对外开放,不搞旅游,也不对外买门票 。为想脱离世俗的女士提供一个修行场所 。可以这样说,一旦在这里出家为尼,便不能碰金钱,并且脱离世俗艰苦修行 。

道源寺尼姑们的生活怎么样 东北哪里可以出家当尼姑

文章插图
现在是短视频的风口,一些网红打着修行的招牌带货收割流量 。而且这些网红名媛更是走所谓的欲望风格,直接将佛门的清修带来不好的风气,这遭到了监管部门查封与网友们的抵制 。
历史上佛教经过文化交流引进,并跟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中国的儒释道文化,而参佛者,又有大乘小乘之分,信众不限男女 。今天我们就来看下东北的“纯正”的尼姑庙,一个专门给出家女士修行的地方 。
清斋素食,却充满力量
这座在东北辽宁的,供出家女士修行的寺庙叫做道源寺,这座寺庙比较特殊,它不对外开放,不搞旅游,也不对外买门票 。
为想脱离世俗的女士提供一个修行场所 。可以这样说,一旦在这里出家为尼,便不能碰金钱,并且脱离世俗艰苦修行 。
有人可能会问,“不接受旅游不卖门票,这些修行尼姑居士怎么填饱肚子呢?”这就讲到另一个修行方式,那就是在每年特定的时间化缘,只接受素食食物,不接受金钱 。这就是说道源寺是“纯正”的尼姑庙的原因 。
当然并不是说卖门票搞旅游的寺庙就不“纯正”,而是佛教中所主张的派系并不相同 。佛教之大乘在于传道布业广泛参与社会活动,而佛教之小乘在于脱离世俗修养自身 。
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修炼的法门,佛教文化进步发展到了现在,修行也不限于一定出家为僧为尼,在家可修行,布施也是修行,到庙里进贡香火也是善缘 。
所以在我们生活中信佛的有很多人,形成了一种大众的佛教文化 。而道源寺这座尼姑庙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出世清修是其主要的特色 。
也是给女信徒们一种选择,无论出家前经历过什么,做过什么,只要诚心皈依,剪去头发选择苦修就可以成佛,现在道源寺有两百多位信徒加入 。
【道源寺尼姑们的生活怎么样 东北哪里可以出家当尼姑】这座寺庙定位是尼姑庵,不会出现男性 。当地政府部门也尊重寺庙的规定,不以此宣传旅游 。
也是媒体报道与纪录片拍摄,让这座寺庙为人所了解 。寺院中的尼姑生活很清苦,但她们却保持戒律,不接受财物 。清斋素食,一天只吃一顿饭 。
佛家注重修行,以外在之修行去执破念,和去伪存真一个思路,都是让人摆脱观念的枷锁 。在这寺院清净的环境中,才能让浮躁的心静下来,每日重复,每日参悟,视枯燥的生活为此生的常态 。
在这样苦修之下,人的精力就直接集中起来,她们的身体状态十分优秀,每天只吃素食且食量很少,但是她们却能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寺院里种植蔬菜 。
修缮寺院的工作可是个体力活,光是搬运木材,很多男子都受不了,但是她们却得心应手 。也只有真正能了却凡尘,心中没有所牵挂的人才能进入这场苦修的人生旅程中,当然也正是这样的苦修,让她们每个人都充满了生命的能量 。
风餐露宿,却精彩万分
每年八月十五后,她们便外出修行,这个不同于在寺院中的参禅,而更像是一段风餐露宿的苦行之旅 。她们在外会到各户人家化缘,只讨要素斋食物不接受金钱 。这种修行更像是在外的旅程,她们结队而出,分头乞食 。
一般的人家见到她们会主动送上敬意,对于朴素的农家人来说,能给修行人士施斋也是一段福分 。她们拿到食物后聚到一起,先静坐修行,到了进食的时刻才一起吃饭 。
轻便上路她们不会带很多食物,这需要规划她们自己的出行路线,如果行走几十里都没有人家,这意味着她们会饿着肚子行走 。当然对于她们来说,这也是修行必须具备的一部分 。不嗔不恨,不燥不怨 。
剃发之前她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遭遇生活,然而来到这里的那一刻,她们就放下了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在修行中获取心中的宁静 。
她们安静地行走在化缘步行修炼的路上,步伐不急不慢,很安静,和山林的自然景色,一树一花一路形成无比和谐的画面 。
这样的行脚乞食的修行一般都在半个月以上,她们风餐露宿但又随遇而安,遇水寻桥,遇雨寻檐,不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驻留,也不喧哗传道 。
她们是在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用这释然的生活态度宣示存在即合理 。
世人都处在功利与人情网之中,难免会陷落到两难的境地之下,她们的修行是一个存在方式,遵从内心遵从信仰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放下,但真正能放下的人,是值得我们敬拜的 。
道源寺尼姑的队伍行到之初,民众对她们的生活感到好奇,但绝不围观而更多的是敬拜,虔诚地奉上食物 。或许施斋者并不是佛家信徒,但在接纳她们的那一刻也必有所动,对于人生的选择也会坚定些 。
行脚修行的途中也有很多信众会跟随她们的步伐,加入修行行列,但很多信众跟随一段时间后就离开了,或许是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苦行,又或者想到了世俗的牵绊,这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有时候选择了就没有回头路 。
人是观念的奴隶,诚然每个人的生活选择都会有利益的权衡,生活环境的左右,生命追求的不同价值观 。
能真正认识自己,摆脱观念枷锁的人,才是生活的幸存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不会追风,不会放弃,坚定地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
这个行脚修行的道路是她们的道路,沿途她们会给生命最高的敬畏,不杀生 。
沿途碰到死去的动物,她们会找地方掩埋,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一切具化万物形象皆平等,没有崇高与卑微的区别 。
这种将人归于自然行列的信条方式,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思想主张,但随着现代化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更愿意把自己放到万物之长,宇宙生灵智慧生命的行列 。
这两种思潮没有对立冲突,更多的是文明整体发展向度与个体生物意识的思辨 。科技向宇宙文明的发展之下,每个存在的个体,不得不加入经济发展规则中,放下对生命万物的敬畏,而是执着于社会与文明延续的方向前行 。
看似容易,却难以坚持
道源寺外有很多标语,围栏外草坪边书写“注意脚下众生” 。
而寺院里面也有黄色警示,“清修道场,谢绝旅游”,可以说这座寺院是独立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外的一个场所,与现在经济发展主导的思潮相悖 。
但就是这样一个场所,让很多女子多了一个选择,可以说这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一片净土 。
利字当头,情字所迷,能真正放下的并不多 。真正能放下的便可如此门内 。在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的年代,有些人愿意出家为尼 。要加入道源寺有规定,需要提供单身证明,且需要父母提供同意的证明 。
加入后有三到五年的考验期才能真正剃发为尼 。剃度前还要确定入门的规矩,这规矩就是生活的规矩,一天一顿饭,不贪恋金钱不贪恋睡眠,斩断爱恨痴嗔 。
很多人在三到五年的思考期里明白了自己人生的道理,或选择离开,或选择留下 。当然离开者多,留下者少,经过了十几年,这座寺庙的尼姑加上考验期内的信众也不过200人 。
某种程度上这更像是一所学校,它让许多迷茫的人在这里有了一个对人生的冷静思考期,能够留下的都是对人生有所顿悟者,而离开者也在清修中疗愈了自己,用更加睿智的生活态度参与世俗生活之中 。
戒律严明,是外人对道源寺表象的理解;我们要知道如果一个人能主动选择并且能日省自身放下执念与欲望,这样的人才能让佛门接纳 。不是佛门接纳了你,而是你选择让佛门接纳,所谓的戒律清规只是个人选择罢了 。
选择了没有金钱所扰,没有手机电脑的生活方式,并且主动放弃欲望和享受 。参禅悟道,打坐上课劳动 。这种极低物质欲望的生活方式,没有信仰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没有想清楚自己生活的人也是体会不到的 。
很多时候人更多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判断与生活主张,在人云亦云的世俗生活中沉沦,将出家修行当做戒律,有这样的理解也自然而然了 。
有人曾经在网上讲述自己在道源寺“体验”的经历:“两点左右起床,为了避免杀生,她们要把大米放到桌子上,然后捉米虫放生,一做持续到早上五六点钟,接着劈柴烧饭,中午休息只有半刻钟 。”
这里不能成为网红打卡地,也不是所谓佛媛该来到的地方 。这是真正属于世外的地方,与现在所流行的时尚文化符号无关,与所有商业方式也无关 。
商业围绕的是欲望所衍生出来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而道源寺恰恰是祛除欲望,摆脱需求的地方 。
这里是远离商业的净土 。正如寺院里有一段妙语,“修行容易守戒难,不守戒条魔一般 。高尚品德如青莲,行解渡众大法船 。”当人把追求归之于戒律,归之于信仰,那么任何身外的需求也都是虚妄了 。
清苦只是表象,忘却执念才能回归本真 。生活本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无所谓对错,但很多所谓“悲天悯人”者却从社会发展的纬度,经济的纬度,甚至人与人比较的纬度来评判他人的生活,鼓吹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让人陷入生活困境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