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是什么意思?20个著名效应 78种经典效应定律大全

效应 , 拼音xiàoyìng , 是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科学现象 , 通常以其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 。如法拉第效应成效 。

效应是什么意思?20个著名效应 78种经典效应定律大全

文章插图
▼效应是什么意思?
效应(Effect) , 在有限环境下 , 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 , 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 , 效应一词使用的泛围较广 , 并不一定指严格的科学定理、定律中的因果关系 。例子如温室效应、蝴蝶效应、毛毛虫效应、音叉效应、木桶效应、完形崩溃效应等等 。
▼应用领域
作用《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和帝时 , 为太医丞 , 多有效应 。”
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如光电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等 。或是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 , 如蝴蝶效应 。
药物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成为效应(effect) 。
▼效用
指商品或者行为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 , 或者说效应是指消费者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应是分析经济学上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础 , 按照对其度量 , 又可分为基数效应论和序数效应论两种理论 , 两者区别在于效应是否可以加总 。
▼定义
指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变化 。
效应是什么意思?20个著名效应 78种经典效应定律大全

文章插图
▼20个著名效应:
1、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英语:Mattheweffect) , 指科学界的名声累加的一种反馈现象 , 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 。其名称来自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
“凡有的 , 还要加给他 , 叫他有余;凡没有的 ,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
2、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个动态系统中 , 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 是一种混沌的现象 。“蝴蝶效应”在混沌学中也常出现 。
3、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CatfishEffect)是指透过引入强者 , 激发弱者变强的一种效应 。在挪威 , 鲜活的沙丁鱼比急冻的要贵好几倍 。有说 , 在当地长期以来只有一艘渔船能做到将鲜活的沙丁鱼带上岸 。而个中秘诀 , 只有船长一人知道 , 而且始终没透露半句 。船长离世后 , 渔民在他的渔获盛器中发现一条鲶鱼东游西窜 , 沙丁鱼为闪避它而改变其一贯的惰性 , 不停游动 , 以求保命 , 终得以存活下来 。
4、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LipstickEffect)是指美国1930年经济大恐慌时期 , 人们消费能力有限 , 买不起高级消费品 。消费者会转而购买价钱较低的产品 , 这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
5、出丑效应
又叫仰巴脚效应 , 犯错误效应(PRATFALLEFFECT):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 , 而全然无缺点的人 , 也未必讨人喜欢 。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
6、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 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 , 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 , 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 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
7、牢骚效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约通过“谈话试验“活动中总结到: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 , 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
8、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HedgehogEffect) , 是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 , 但保持一定距离 , 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 。这个比喻来自叔本华的哲学著作 , 它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刺猬效应的理论可应用于多种领域 。在管理实践中 , 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 , 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 , 即为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在教育学中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 ,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9、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 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 , 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 , 责任感就会很强 , 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 , 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 , 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 , 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 , 责任不落实 。
10、肥皂水效应
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 , 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 , 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 。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 , 以看似简捷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 。
11、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 , 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
12、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 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 , 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 , 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 , 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 , 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 , 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
13、淬火效应
淬火效应 , 原意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 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 , 经过冷却处理 , 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心理学把这定义为“淬火效应” 。教育上也会有类似的现象 , 被称之为“冷处理” 。
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衍生出的含义为长期受表扬头脑有些发热的学生 , 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 , 施以“挫折教育” , 几经锻炼 , 其心理会更趋成熟 , 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对于麻烦事或者已经激化的矛盾 , 不妨采用“冷处理” , 放一段时间 , 思考会更周全 , 办法会更稳妥 。
14、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 譬如你说 , 这屋子太暗 , 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 , 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 , 他们就会来调和 , 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 , 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 , 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
15、定势效应
所谓定势思维效应 , 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 。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 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 , 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
16、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 , 越是禁止的东西 , 人们越要得到手 。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 , 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 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 , 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 。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 , 就是这个道理 。
17、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 , 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 , 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 , 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 , 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 , 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 , 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
18、首因效应
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 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 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 , 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 , 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
19、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 。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 , 近因效应越明显 。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 , 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 。
20、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 , 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 ,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暗示在本质上 , 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
效应是什么意思?20个著名效应 78种经典效应定律大全

文章插图
▼78种效应大全
1.鲶鱼效应
以前 ,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 , 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 , 情况却有所改观 , 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鲶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 , 就会“性情急燥” , 四处乱游 , 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 , 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 , 自然也很紧张 , 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后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鲶鱼效应” 。
2.羊群效应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 , 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 , 没有地方落座 , 于是他灵机一动 , 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 , 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 , 很快 , 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 。这时 , 这位大亨心想 , 大家都跑了过去 , 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 , 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
笑过之后 , 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 , 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 , 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 , 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 , 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 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 , 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
“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例如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 , 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 , 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 , 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 , 争抢那里的青草 , 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 , 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 , 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 , 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 , 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 , 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
正:羊群效应是一种减少研发和市场调研的一种策略 , 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上 , 也叫做“CopyStrategy(复制原则)” 。当一个公司通过调研和开发而投放市场的产品 , 会被对手轻易的复制而免去前期的研发成本 , 是加剧竞争的一个来源之一 。
反:羊群效应更多带来的是盲目上马的项目和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而导致的模糊的前景 , 甚至会分散一个公司的精力 。正所谓 , 没有免费的午餐 , 把握好羊群效应带来的利弊才能做成正确的决策 , 选择肥沃的草地 。
3.墨菲定律
(Murphy’sLaw)缘于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 。他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 , 不经意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 , 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 。经过多年 , 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 , 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 , 出现了众多的变体 ,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 , 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 , 它总会发生 , 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Ifanythingcangowrong,itwill.
(会出错的 , 终将会出错)”、“笑一笑 , 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东西越好 , 越不中用”、“别试图教猪唱歌 , 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 , 还会惹猪不高兴!”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therearetwoormorewaystodosomething,andoneofthosewayscanresultinacatastrophe,thensomeonewilldoit.(如果有两种选择 , 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 , 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 ,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 ,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 , 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4.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 一个国王远行前 , 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 , 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 , 等我回来时 , 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 ,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 , 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 , 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 , 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 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 , 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 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 , 我怕丢失 , 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 , 并且说:'凡是少的 , 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 , 还要给他 , 叫他多多益善 。'
5.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
“紊乱学“研究者称 , 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 , 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 。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 , 经过一定的时间 , 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 , 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点评:善终者慎始 , 谨小者慎微 。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 偶尔扇动几下翅膀 , 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 , 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 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 , 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 , 由此引起连锁反映 , 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
此效应说明 , 事物发展的结果 , 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 , 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 , 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 , 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 , 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 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 , 只要正确指引 ,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 将会产生轰动效应 , 或称为“革命” 。
6.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syndrome) , 又称为人质情结 , 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 , 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 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意图抢劫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 , 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 。这两名可能的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的时间 , 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 , 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 。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 , 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 , 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 , 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 。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 , 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 。据说 , 当中一名遭挟持的女性 , 后来与之前绑架她的一名绑匪 , 在他服刑期间与他订婚 。
首先 , 受俘者必须真正感受到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
其次 , 在遭挟持的过程中 , 被绑的人必须辨认出绑匪可能施予一些小恩惠的举动 。第三 , 除了绑匪的看法之外 , 受俘者必须与所有其它观点隔离;
最后 , 受俘者必须相信逃离是不可能的事 。
专家认为 ,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这种心理转变 , 可发生在三到四天时间 , 但必须强调的是 , 身历这种症候群的人并不是疯了 , 而是他们正在为保住生命而战 。这种症候群代表受俘者藉由讨好绑匪 , 以确保自己的一种策略 。
受掳者尽最大的努力不去激怒或挑衅绑匪;而受俘者这样做的时候 , 也渐渐失去自我意识 , 直到完全接受掳人者的观点 。假如受俘者现在用掳人者的眼光来看世界 , 他们就不再渴望自由 , 结果是当救援到来时 , 受害人可能会抗拒营救 。
7.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 , 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 , 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 。然后你再慢慢升温 , 即使升至摄氏80° , 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 。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100°时 , 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 , 在此情况下 , 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 , 直至把它煮熟为止 。在第二种状况下 , 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 , 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 , 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 。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 , 死于安逸 。”
8.木桶效应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 , 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 , 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 , 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 , 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 , 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由此可见 ,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 “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 。正如 , 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 , 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 , 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 , 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 , 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 。……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
“木桶效应”对你有何启示?
9.黑洞效应
黑洞效应就是一种自我强化效应 , 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 , 也会像一个黑洞一样产生非常强的吞噬和自我复制能力 , 把它势力所及的大量资源吸引过去 , 而这些资源使得企业更加强大 , 形成一个正向加速循环的旋涡 。
黑洞是一个天体物理学的概念 , 指的是宇宙中一些大质量的物体在发生坍塌之后 , 会形成一个致密的宇宙奇点 , 由于它的质量非常大 , 所以产生的引力也非常大 , 大到光线进去之后也无法逃出来 , 于是就成为了一个黑洞 。而且不断被吞噬进去的物质和能量又反过来成为黑洞的一部分 , 使得黑洞产生更大的吸力 。所以黑洞之黑 , 一方面在于它的吞噬能力 , 一方面在于它的复制和自我强化能力 。
黑洞效应就是一种自我强化效应 , 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 , 也会像一个黑洞一样产生非常强的吞噬和自我复制能力 , 把它势力所及的大量资源吸引过去 , 而这些资源使得企业更加强大 , 形成一个正向加速循环的旋涡 。
现在像DELL、沃尔玛已经开始具有了这样的特征 , 特别是沃尔玛 , 因为沃尔玛本身的销售能力特别强 , 所以供应商如果要在世界市场上扩大销量 , 就避不开沃尔玛 , 只能作为沃尔玛的供应商 , 而随着加入企业的增加 , 沃尔玛的规模就更大 , 对零售终端的影响就更强 , 就会有更多的供应商不得不进入沃尔玛的体系 , 所以对供应商来说 , 沃尔玛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供应商深陷其中的“沃尔玛之茧” 。
对付这样的“黑洞”型的组织 , 企业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力量与之抗衡而避免被吞噬进去 。否则要不在其力量下臣服 , 要不就只有避其锋芒 , 另找出路 。
组织内部也有可能出现“黑洞现象”:有些风气或者说腐化现象一旦超过了一个临界点 , 就会像一个恶性肿瘤一样开始快速腐化周围的肌体 , 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 , 腐化能力也在快速地增强 , 很多企业变质到一定程度之后 , 就很难依靠自我的力量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治理这样的企业 , 往往需要非常强有力的领导或者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扭转不断恶化的形势 。所以 , 企业需要时时监控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不好的苗头 , 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尽快消灭 , 因为这时候付出的代价最小 , 也最容易消灭 。当然困难的是发现哪些苗头可能恶化为一个吞噬企业生命的“黑洞” 。如果等到败象已成再去施救 , 恐怕付出的不是企业的破产 , 就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
10.音叉效应
音叉效应指的是 , 对于有的事物 , 不在于你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 , 而关键在于找准了它的脉搏 。由于音叉效应的存在 , 也有可能产生微小的扰动就带来巨大影响的情况 , 比如雪崩 。在警匪片中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 珠宝店里的贵重珠宝都是放在可以防弹的特殊玻璃里面 , 就是说这种玻璃特别坚硬 , 子弹都打不透 , 锤击也无法敲碎 , 但是却可以用音叉振动 , 当选择的音叉频率和玻璃的谐振频率一致的时候 , 玻璃却会哗啦一下裂成碎片 。这种通过感应对象用巧力而不用强力的方式我们把它称作音叉效应 。
一个更通俗的表达音叉效应的词是共鸣 , 当互相作用的双方产生共鸣的时候 , 就可以激发出特别大的力量 , 这种力量可能是建设性的 , 也可能是破坏性的 。
共鸣体现的现象是:对于有的事物 , 不在于你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 , 而关键在于找准了它的脉搏 , 由于音叉效应的存在 , 也有可能产生微小的扰动就带来巨大影响的情况 , 比如雪崩 。
但这种共鸣也可以从正面的影响加以利用 , 比如企业的宣传要打动消费者 , 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 国内企业很多都是利用大规模广告的压迫式、灌输式的宣传方式 , 结果是花费不小 , 收获不大 。
其实 , 品牌宣传重在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 引起消费者的感应 , 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1.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受不确定性影响 , 同时又加剧了不确定性的一种现象 。它指的是 , 事件的起始点只是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 越向外传递 , 波动的幅度就越大 。
牛鞭在掌鞭人的手里只是稍微一抖动 , 在鞭梢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 , 牛鞭效应在社会学上的影响是 , 事件的起始点只是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 越向外传递 , 波动的幅度就越大 。这种现象在供应链的表现最显著 , 销售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 。它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 , 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 , 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 。
理论上说 , 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规避或化解需求放大变异的影响 , 如订货分级管理、加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缩短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等等 。
牛鞭效应是受不确定性影响 , 同时又加剧了不确定性的一种现象 , 营销中的牛鞭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上级供应商是基于下级供应商的需求预测来决定自己的订货 , 为了应付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 , 供应商就需要根据最保守数字进行储备 , 那么这种储备在一般情况下就肯定比下游的真实需求要扩大 , 假如说需求的中心值是10 , 波动范围是上下5 , 那么上游供应商就要按15来备货 , 那么当下游的需求忽然增加的时候 , 比如从10变动到20 , 供应商按原来的波动比例就要贮备30个 , 变动的幅度开始加大 , 同理 , 当这种波动向更上游传递的时候 , 波动的幅度就越来越大 , 从而产生牛鞭效应 。
牛鞭效应在经济活动中经常发生 , 1985年个人电脑记忆晶片的价格低廉并且货源充足 , 销售却下滑18% , 美国的业者遭受25%~60%的亏损 。但是在1986年后期 , 突然发生的短缺 , 
却因恐慌与超量订购 , 从而使短缺加剧 , 结果同样的晶片价格上涨100%~300% 。类似的需求暴起暴落发生在1973年到1975年的半导体产业 。在订单大量增加 , 造成整个产业缺货与交货时间迟延之后 , 需求量却随后暴跌 , 你需要任何产品 , 马上就可以拿到 。几年之内 , 西门子、赛格尼北方电讯、霍尼韦尔 , 以及史林伯格等全都经由购买走下坡路的半导体制造公司而进入这个产业 。
在1989年中期的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 , 就如同《华尔街日报》所说的“因生产的汽车远高于销售量 , 经销商库存不断累积 。这些公司闲置工厂 , 并以多年来所未见的高比率解雇工人 。”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常经历这种经济学者所称“存货加速器理论”(Inventoryacceleratortheory)的商业景气循环—需求小幅上扬 , 导致库存过度增加 , 然后引起滞销和不景气 。
12.焦点效应
就像一个小孩的生长 , 
婴儿阶段的焦点在于不能生病 , 
幼儿阶段的焦点在于人格教育 , 
青年阶段的焦点在于技能学习 , 
中年阶段的焦点应该是勇于实现理想目标 , 
老年阶段的焦点在于运动 , 延长生命 。
企业才成长就像人类的成长一样 , 不同的情况焦点和重点也不同 , 
个人观点 ,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13.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 , 引力大则出现大潮 , 引力小则出现小潮 , 引力过弱则无潮 。此乃海潮效应 。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 。社会需要人才 , 时代呼唤人才 , 人才便应运而生 。依据这一效应 , 作为国家 , 要加大对人才的宣传力度 ,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 , 重要的是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 , 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 , 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 , 以感情凝聚人 , 以事业激励人 。
14.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 , 它指人们看问题时 , 应像日晕一样 , 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某位干部一次表现好 , 就认为他一切皆优 , 犯了一次错误 , 就说他一贯表现差 。晕轮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目 , 以点代面 , 以偏概全 , 容易影响干部考核的准确性生对人才评价的可信度 。
15.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往往失之偏颇 , 如果在公务员考试、考察干部时 , 只凭第一印象 , 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成蒙蔽 。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 。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 , 而其缺点都有很容易被忽视 。二是以言取人 , 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考察考核选拔人才时 , 既要听其言、观其貌 , 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
16.蓝斯登原则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 , 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 , 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点评:进退有度 , 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 , 方可以宠辱不惊 。
17.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 , 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 , 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
18.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 , 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 , 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
点评:思可相反 , 得须相成 。
19.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 , 但保持一定距离 , 以免互相刺伤 。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 , 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
20.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 , 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 。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 , 此鱼便失去自制力 , 行动也发生紊乱 , 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 , 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
21.雷鲍夫法则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22.洛伯定理
: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 , 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 , 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 , 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