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会出现雏鸟情结 雏鸟情结是什么心理

雏鸟情结是指刚出生的小鸟,会把第一时间看到的生物当成自己的妈妈 。也叫动物行为学中的印随学习 。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 。但是我们的小婴儿不是,他们是靠着这种多次的身体接触而判定这个人是不是值得自己信赖的人 。

人怎么会出现雏鸟情结 雏鸟情结是什么心理

文章插图
对于父母们来说,孩子从只会用哭泣表达情绪的新生儿阶段,到开始牙牙学语,再到能用叛逆的话语与父母顶嘴,整个过程无一不体现了他们的成长 。
正所谓“父母与子女是场渐行渐远的旅途”,小朋友们的心理转变也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当孩子对于你的称呼从亲昵的“妈妈”转为单字“妈”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感到难过呢?
从“小秘密”的分享者,变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外人”
小玖是位心态十分年轻的妈妈,在女儿出生后,她便打算和孩子“交个朋友”,同时在育儿的问题上也不想用“家长”两个字来压人 。
因此女儿直到上小学前,跟小玖都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什么小秘密或者喜悦的事情,也都想着要跟妈妈分享 。
不过,等孩子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小玖发现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似乎将自己也归为“外人”的行列 。
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不会再兴致勃勃的跟自己像个“小话痨”一样叙述,就连跟同学相处也总喜欢背着自己 。
更让小玖觉得失落的是,女儿对自己的称呼也不知不觉变成了“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小玖却打心眼里觉得孩子离自己远了一步 。
在称呼这件事上,有时候真不是家长“玻璃心”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称呼的转变并不值得关注,毕竟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叫法,最后呼唤的都是母亲一人而已,何必斤斤计较 。
但其实,从孩子出生起,母亲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就是与众不同的,不管是出于“雏鸟情节”,还是从有效陪伴时间上考量 。
小朋友对于妈妈都有一种天然的依赖,而当这种情感与牵绊莫名其妙的减弱时,自然会引起不适感 。
不过,孩子从叠字的“妈妈”变成“妈”,这背后也代表了他们心理有了变化
孩子看似简单的称呼变化,背后却暗示了他们的成长▼在心理上实现“独立”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初次接触校园环境,对待周围事物都是陌生的,就连为人处世的方式都需要妈妈们耐心教导 。
但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交友圈和行为准则后,便在心理上逐渐脱离母亲的“影子”,所以不知不觉间,称呼也就发生了改变 。
▼开始在意别人的态度与目光
事实上,伴随着孩子增长的不止有年龄,还有他们的自尊心 。
当他们走进校园时,身边同学、老师、朋友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带来深刻影响 。
若周围人都开始叫“妈”,那么孩子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不合群,从而改变自己的称呼,这也是他们在意别人态度的一种外在表现 。
▼逐步进入青春叛逆期,对妈妈的教育有了反感
另外,有些孩子会在六年级或是初中改口,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萌芽时期,本身自我意识的发展,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想要表达自我、彰显不同的态度 。
因此,这类孩子对于母亲原本唠唠叨叨的话语自然没兴趣,对待母亲的态度当然也不如以往亲昵 。
面对孩子的心态改变,妈妈也要及时作出调整从需要别人照顾的小婴儿,到与父母一般高的青年时期,孩子的成长道路本身就是与父母渐行渐远,而称呼的改变恰恰只是一种“暗号”罢了 。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了“成长”的印记时,就要注意转换自己的教育方式 。
【人怎么会出现雏鸟情结 雏鸟情结是什么心理】从原本的“重复填鸭式的教育”变为以引导和沟通的育儿,这样才能更适应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让他们成为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