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李叔同这辈子的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的前世是谁

弘一法师的前世是并不知晓的 。李叔同幼年时就受到了佛教的熏染 。据说,他降生之日,有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大家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 。后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 。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他小时候就常在家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 。

真名李叔同这辈子的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的前世是谁

文章插图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人的一生始终离不开情字,即使天纵奇才的李叔同也不例外 。
由多情的李叔同到无情的弘一法师,他始终上下求索,满足着自己的内心,追寻着灵魂的归宿,从真理在美中,到爱就是慈悲,再到悲欣交集,他演绎了令人羡慕的传奇 。
当他叫李叔同的时候,是可以和达芬奇比肩的全才 。
写诗、写词、绘画、写作,音乐、戏剧、篆刻无一不精,还涉猎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等多个领域,并且有创造性的发展 。培养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许多优秀人才 。
当他叫弘一法师的时候,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高僧之一 。一袭破衫、一双草鞋、一捆破席便云游四海 。
他教导弟子要“习劳、惜福、念佛、诵经”,他对晋堂诸译的华严经有精深的研究,著有《华严集联三百》 。弘一法师以书法名世,当时人人争爱,得之如获至宝 。鲁迅曾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己得到弘一法师书法的欣喜 。
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他经历是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明明经历了4段恋情,却看破红尘,抛弃妻子;身在商贾富贵家,享受了不尽的荣华,却要衣衫褴褛的去诵经传道;一生多才,却要摒弃其他爱好,唯独钟爱书法 。也许正如他说的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01多情的种子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家中世代经商,而且是书香门第,在李叔同父亲的时候已经是天津排名前三的商场巨鳄,俨然是名门望族 。
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8岁读四书五经,13岁攻历朝书法,15岁便崭露头角,名噪一时 。
风流才子,是才子必定多情,总能得到佳人的青睐,李叔同也不例外 。他的初恋是津门名伶杨翠喜 。
在追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纨绔子弟的一面,自从相遇那天起,他每天晚上都去天津福仙楼戏院给他捧场,等待散场后,送她回家 。
正当两人郎情妾意你侬我侬的时候,被母亲知道了,豪门哪里容得下一个戏子,最终两人被拆散,杨翠喜嫁给一位商人 。
母亲意识到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为他娶了门当户对的俞氏 。但是两人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 。李叔同的感情被压抑,每天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
随后,李叔同又遇上了善解人意、温柔似水,不幸沦落风尘的李苹香 。两人互为知音,情投意合,互相赠诗,日子过得像梦一样美丽而玄幻 。
但是此时李叔同挚爱的母亲亡故,对李叔同打击很大,感觉灵魂漂浮无根,不想在梦中沉醉,于是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
在日本期间,李叔同又爱上了房东的女儿福基,并娶她为妻 。
当李叔同以福基为模特作画的时候,福基问她:“真理在我身上吗?”,李叔同回答真理在美中 。尽管他对福基说他们的缘分是前世注定的,但是看着她,眼中依然充满渴望,她已经不能满足李叔同的心了,于是他决定出家 。
02无情的僧人福基带着好友来到杭州,在各大寺庙找寻自己的丈夫,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虎跑寺中找到了 。他老婆带着女儿在寺庙门前哭泣,苦苦的哀求,希望李叔同能够回心转意,但是李叔同就是不出来,何等的无情 。
在分离的小舟上,两人各执一边,妻子说:“叔同?”
李叔同说:“请叫我弘一 。”
妻子说:“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叫‘爱’? ”
李叔同说:“爱,就是慈悲 。”
李叔同看尽了繁花似锦,经历了4段恋情的情结,特别是挚爱的母亲的离世,使他感到人生无常,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爱情、友情、亲情不确定性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他的内心 。
他要在博大的佛法中寄托自己的灵魂,寻找永恒的皈依 。于是在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 。
李叔同出家
他抛弃了母亲为他娶了妻子俞氏,也抛弃了自己娶的女子福基,他在给福基的信中说: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 。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 。
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 。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
即使再美的语言,听起来也冠冕堂皇 。对执迷于爱情的福基来说,那种撕心裂肺的痛不是你李叔同几句话就能够化解的 。
生离比死别更令人痛苦,死别是天意,是肉体的消亡,但是生离确是个人的意志,明明存在,却要天各一方 。
03道是无情却有情无论是李叔同还是出家的弘一法师,内心的情却总是难以消亡 。在出家前,他将天津的产业全部留给了母亲给他娶的妻子俞氏,可以确保他们母子一世衣食无忧 。
在上海的产业交给自己娶的妻子福基支配,也可以确保他们母女基本生活,为了不让福基再次伤心,他出家后,再也没有去过上海 。
1942年,当了23年和尚的弘一法师62岁了,他在圆寂之前见到了一位赵姓好友 。二人在雁荡山相见,站在山崖边,山峰浩浩荡荡,朋友突然感觉到弘一法师眼里闪过一丝情绪 。
无论是38岁没有出家以前的多情,还是出家后对待爱人的无情,纵观他的一生都是多情的,他对国家钟情,希望通过艺术启蒙民众;
他对朋友多情,慷慨无私的资助刘质平赴日本留学;他对爱人多情,一生没有放下对福基的牵挂,约定来世在西方极乐相见 。
无论是留恋烟花巷柳,还是外出留学,抑或出家诵经讲佛,他都在满足自己的内心,追求灵魂的归宿,寻找自己于世间万事万物的自洽相处 。
【真名李叔同这辈子的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的前世是谁】学生丰子恺为他归纳的三种人生境界,他不断攀登,最终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于1942年带着一世的多情离开了这个他曾经看透了的红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