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阳明心学有弊端的人,比较常说的是“致良知”没有标准,大家都凭自己的心当良知,致良知就没了用处 。其“无善无恶”之说只能受到罪犯和阉党的欢迎,是败坏社会风气、破坏儒家学风的罪魁祸首 。
文章插图
王阳明“心学”作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对明朝中后期直至现代(甚至对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哲学思想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人们挣脱朱熹理学的束缚提供了理论支持,不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两方面都具有思想解放的意义 。另外,阳明心学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解决人们的一些思想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对年轻人如何立志和“事上磨练”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
一、阳明后学流派【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和意义 王阳明心学的危害】王阳明去世之后,其学说曾一度遭禁,其弟子们建立了后学流派:江右王门、浙中王门、泰州学派等,王阳明的门生弟子继续讲学不止 。王阳明一生学问与日俱进,宗旨屡变,不断臻于成熟化境,他的及门弟子也因性情与理解各异,虽共讲良知却各有特点,由此分出不同的流派 。
江右(江西)王门,代表人物有邹东廓、罗念庵、聂双江等,主张枯寂收敛的修养功夫 。
浙中王门主要代表是王畿 。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浙江山阴人,与王阳明同宗 。其核心思想就是“真性流行,自见天则” 。王畿提出“自信本心”的观念,能够自信自立,则不落小家相,而是出世“大豪杰”,“真豪杰” 。他认为,“一生若要做个千古真豪杰,会须掀翻箩笼,扫空窠臼 。”
泰州学派的代表是王艮、李贽等 。王艮的学说主要由独立自尊造命,淮南格物,与百姓日用是道构成 。王艮之学中表现出强烈的积极用世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这种精神的核心便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 。王艮提出“造命”说,人可以改变命运,创造命运 。造命之说是王艮学说中最有价值的思想 。“安身”说蕴含了争取人的生存权利与维护个人尊严的思想 。
王阳明的良知学说以及“满街是圣人”的提法,与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相结合,传播到基层民众之中,对推动民众的人性解放与个性解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二、阳明心学在日本的影响16世纪初日本僧人桂梧了庵到中国拜见王阳明,是日本接触阳明学的开始 。明清之际 。江浙知识分子为躲避满清的迫害,许多人东渡到日本避难,著名人士为朱舜水 。他们在日本传播阳明学,阳明学在日本逐渐取代程朱学说占据主导地位 。明治维新时期,许多维新志士如西乡隆盛等都是王学信徒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得益于阳明学 。孙中山曾说:“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皆具独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万人于水火,成就大功 。”
1905年,日本海军名将之花东乡平八郎接连击败俄国两支舰队、从而获得日俄战争的全胜 。
天皇亲自举行庆功宴会,迎接他的凯旋 。
众人涌上街头,争相一睹战神真颜 。
这时,东乡平八郎的腰上携带的一枚印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印章上刻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
三、阳明心学在中国近现代的影响阳明学在明清之际一度衰落 。
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列强侵略,于是又想起王阳明这位善于带兵打仗的读书人 。
康有为说:“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是也 。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 。”“阳明先生,百世之师 。”
梁启超认为:“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
近现代受王学影响较大的是蒋介石、毛泽东 。
1908年蒋介石到日本振武学校学习,感受到阳明学在日本的影响 。他发现日本坚毅果决的维新志士都信奉阳明学,也开始阅读研究王阳明,达到心领神驰的仰慕程度 。再加上王阳明是蒋的同乡,蒋介石到台湾甚至把他别墅所在的草山改名阳明山 。蒋介石一生对王阳明和曾国藩的著作百读不厌 。
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到日本留学7年,在日本接受阳明学的影响,回国后在道德修身课里讲授阳明学 。毛泽东从他老师那里接受阳明学教育,他曾经写过《心之力》的文章,杨昌济给他100分 。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讲到物质精神的关系,特别突出精神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显示阳明心学的影响 。
毛泽东强调要发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显示出阳明心学坚毅果决、一往无前精神的影响 。
四、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一)要总结提炼“心学”蕴含的精神
1.修身立志、锻炼人格、敢于担当的精神 。
2.在任何艰苦条件下都要有所作为的精神 。
3.无畏无惧,勇于实践的精神 。
(二)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升我们人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一些失“心”之人无处不在 。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犯罪分子之所以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道德之心、良知之心、恻隐之心的缺失 。这种缺失与其生活经历、教育背景、家庭的稳定性、自我的意志力等有关 。
如何找回这种缺失的良知之心呢?王阳明心学让我们看到希望,其整个心学体系用一句现代的话说是“让人成为一个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就是让人懂得‘正人心’、‘明学术’和‘破心中贼’ 。最根本的是要立志成为圣贤之人,有了圣贤之志,人就能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苦和艰难,通过自己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尽自己最大努力,就能成为自己应当成为的那样的善人 。
失去道德之“心”的现代人,将会陷入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剂道德文化良药,值得我们长久反思 。
(三)鼓励人们多做“事上磨练”的功夫,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事上磨练”,即是结合具体事物,体究践履,实地用功 。它是王阳明晚年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
王阳明强调:“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 是指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 的时候应多多立足现实 。那种成天脱离现实冥思苦想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还害自己 。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既不能做脱离实际的空想家,也不能做坐而论道的空谈家,而应从实际出发,多多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即多做“事上磨练”的功夫 。不管是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还是社会生活也好,我们应大力提倡多做“事上磨练”的功夫 。我们就可以减少失败的机遇,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磨练出精品,磨练出效益,磨练出和谐 。
(四)志向要远大光明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这般重视性地提出立志的哲学家,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写明,圣贤之路,唯有四事相规,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把立志作为学规首位,可见立志在阳明心学中的地位 。
1. 立志要趁早 。志向立得越早,就越有精力和时间来塑造你的志向 。
2. 志向要远大光明 。远大志向就是站在整个人类的角度,而不是个人角度 。
3. 志向一旦树立必须要全力以赴,绝不能半途而废 。
4. 对于普通人而言,立志即为善,最低程度不要作恶 。
(五)知行合一的理念对当代心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阳明说过:“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圣学只一个功夫 。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知行原本就不是分开两个过程,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恶念,都已被赋予了道德行为意义上的恶,而行为上的恶举,也能反映到人的良知之上恶的遮蔽 。而任何心态问题都只不过是一知一行上的不恰当和不时宜所导致的人心之疾,因此只要个体保持本心的澄明,不生妄念,并将良知扩充到事事物物上去,内心就是坦荡而明净的 。
其次,阳明说知行合一工夫,主要的侧重点在于说行,而不是说知 。所谓“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在阳明看来,如果是真正的知,那么就必须在行当中体现出来,离开了行,根本就谈不上真知,所以行才是最基础又最为重要的 。用现代的话语来说就是要有十足的行动力,空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树立一个志向,就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结果如何,这个努力的过程也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只要按照这样的心态来对待事情,就不会感觉碌碌无为毫无目标,也不会因为没有努力而懊悔不已,至少努力奋斗的过程会让内心充实 。
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以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时刻遵循本心,并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对于国家、民族的关怀,小至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用实际的行动去践行内心真实的追求,做到知行的真正统一,内心一定是澄明自足的 。只有内心澄明,才不会生出过度的欲望,也不会产生嫉妒、焦虑、抑郁、躁狂等心态问题 。
王阳明所说知行合一的本质就是依循良知的道德本能去做判断人与事,你就必然会“真知力行” 。
- 上海特色小吃
- omg什么意思
- 亳州特产
- 日本在客厅设“无形房”,看似可有可无,但用起来抵得上一间次卧
- 苏州小吃
- 苗族的传统节日
- 过期的啤酒有哪些用途
- 有没有好的关键词挖掘、分析工具?
- 这样的垃圾外链大家是怎么处理的?拒绝外链工具有用吗?
- 木字旁最吉利的字,16画木字旁最有涵养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