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国合肥之战谁赢了 三国时期在合肥的战役

首先 , 曹军不止八百人 , 八百是张辽的敢死队 。但也的确不多 , 总共七千余人 。其次 , 孙权举兵十万 , 却赶上了疫疾 。所以 , 仗还没打 , 战斗力已经打了折扣 。第三 , 七千对十万 , 张辽却骚操作了 。首战竟率八百敢死之士 , 登锋陷阵 , 打得吴军士气尽丧 。

历史上三国合肥之战谁赢了 三国时期在合肥的战役

文章插图
首先 , 曹军不止八百人 , 八百是张辽的敢死队 。但也的确不多 , 总共七千余人 。
其次 , 孙权举兵十万 , 却赶上了疫疾 。所以 , 仗还没打 , 战斗力已经打了折扣 。
第三 , 七千对十万 , 张辽却骚操作了 。首战竟率八百敢死之士 , 登锋陷阵 , 打得吴军士气尽丧 。
第四 , 孙权是主动退军 。出兵的目的是拿下合肥 , 但事实证明肯定拿不下 , 所以孙权果断退军 。
第五 , 孙权成功组织了一场十万人的大撤退 , 有损失但损失可控 。这个决断力和执行力 , 任谁都要服 。半生明主 , 这时候还是明主阶段 。
第六 , 你敢退、我敢追 , 张辽对得起名将的称号 , 合肥曹军全线出动 , 追击加堵截 , 差一点儿抓了孙权 。
所以 , 八百破十万 , 这个说法不够精确 , 应该是张辽的八百敢死队突击了孙权的十万大军 。但 , 这只是一次突击 。突击完了 , 张辽撤回 , 然后孙权围城、曹军守城 。
最后是逍遥津之战 , 孙权亲自掩护主力撤退、张辽则全线出击、围追加堵截 。孙权是为了大军有序撤退;张辽则是为了痛歼吴军 。
这基本是孙曹第二次合肥之战的简要提纲 。
第二次合肥之战 , 发生于公元215年 。地点是合肥 , 但故事的时间需要追溯到公元214年 。
合肥 , 作为淮南重镇 , 长期是孙曹两家的必争要地 。从公元208年到公元253年 , 合肥之战总共打了六次 。
为什么合肥如此重要?
江淮之间 , 看着一马平川 , 实际却河网密布 。所以 , 在当时 , 江淮地区的主要通道 , 大体两条:一条是从寿春、合肥进入巢湖 , 再从巢湖进入长江;另一条是渡过淮河、抵达广陵 , 然后再进入长江 。
于是 , 两条通道上的几座坚城 , 就非常重要 。谁控制了坚城 , 谁就控制了江淮平原 。而孙权集团的悲剧就是:主要坚城 , 如涂中、合肥、六安和广陵等 , 全在曹操手中 。所以 , 有人才会问孙权为什么那么怂 , 拥兵二十万却连淮河都到不了 。不是他不想 , 而是他不能 。
合肥是关键通道上的关键要点 , 自然成了成了孙曹两家的必争之地 。
为了确保合肥重镇 , 曹操任命朱光为庐江太守 , 在郡治皖县一带招兵买马、垦田种地 。曹操这是要建立敌前根据地 , 逐渐蚕食淮南 。但孙权集团也有人才 。名将吕蒙一眼就看穿了曹操的鬼把戏 , 同时提出了应对战略 。吕蒙的看法和对策大体如下:
首先 , 九江郡的重心是合肥、庐江郡的重心是皖县;
第二 , 皖县是辅助、合肥是C位 , 皖县是合肥的坚强支撑;
第三 , 要取合肥、先取皖县;
第四 , 对皖县不予理会 , 等朱光的兵招够了、粮屯足了 , 那别说合肥了 , 整个淮南都别想要了 。
关键是这个朱光太能干 。一边忙着建立敌前根据地 , 一边还在不断搞策反 , 频繁派出间谍到孙权一侧搞暴动 。
曹操一直站着道义的制高点 , 即挟天子以令诸侯 。无论曹操干什么的 , 都代表大汉天子的意志 。这个谁也比不了 。对于孙权和刘备这种诸侯 , 挟天子肯定不好使 。但是 , 对于下一级豪族士大夫 , 天子却依旧好使 。所以 , 孙权非常被动 。这么下去 , 自己肯定会被曹操逐渐蚕食 。
于是 , 不能忍了 。
公元214年 , 孙权集团实施吕蒙战略 , 举兵两万突袭皖县 。趁着暴雨水涨 , 东吴水军直接开进皖水 , 而后逆流而上二百里 , 天降皖县 。
皖县之战 , 孙权一方 , 战略选得正确、执行也堪到位 。
朱光怎么也没想到孙权的楼船水军竟能直抵皖县 。在当时 , 皖水上游水道浅狭 , 大船根本过不来 。但是 , 下雨了、水满了 。孙权恰恰抓住了这个窗口期 , 神兵天降般地包围了皖县 。
奔袭之后就围城 , 围城之后就攻城 , 两万江东战士马不停蹄、一刻不停 。
但 , 攻城却是件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当时攻城 , 总共两种手段:一种是搭云梯 , 然后将士们拼命往城墙上爬;一种是堆土山 , 等山与城高 , 就直接冲上城墙 。而无论哪种手段都是工程级别的复杂 , 关键是耗时 。
而合肥的张辽肯定要援助皖县 , C位的合肥不可能见死不救 。所以 , 不管是搭云梯还是堆土山 , 都不能在张辽抵达之前攻下皖县 。另外 , 就是东吴的楼船 , 趁着暴雨水涨进攻了 , 但也要趁着暴雨水涨才能撤退 。耗久了、雨停了、水退了 , 孙权想退都退不回来 。
于是 , 吕蒙玩创新了 。他发现皖县城墙的工程质量太差 , 暴雨连续冲刷之后 , 已经出现崩颓 。所以 , 那就别搭梯子、堆土山了 , 直接四面围攻然后掘城推进 。
随后 , 孙权任命吕蒙为攻城总指挥 , 任命猛将甘宁担任敢死队队长 , 集中全力、攻打皖县 。雨刚停 , 江东战士立即猛攻 , 兵器、锹镐奔着城墙死命干 , 从凌晨打到中午 , 终于打出了缺口 。吴军蜂拥而入 , 皖县告破 。
而这时候 , 张辽的援军才走到半路 , 只能无可奈何地返回合肥 。因为已经失去了援助的意义 。但是 , 曹操不干了 。两个月后 , 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孙权 。但孙权的濡须、皖县防线 , 已经固若金汤 , 曹孟德无功而返 。
曹操志在千里 。但 , 岁月是把杀猪刀 。此时的曹孟德 , 已经没了年轻时的锐气 。撤兵之后 , 曹操留下了张辽、李典和乐进三员干将和七千士兵 , 据守合肥 。
然后 , 就到了公元215年 。这一年三月 , 汉中方向出问题了 。因为刘备拿下了益州 , 下一步肯定要干汉中 。于是 , 曹操亲率主力大军 , 扑向汉中张鲁 。他要在刘备之前拿下汉中这个益州门户 。
曹操大军西移汉中 , 这就是机会 。
这种机会可以说千载难逢 。于是 , 孙权立即发动了第二次合肥之战 。为了打赢这一仗 , 孙权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江东精锐 , 甚至还把荆州的军队调了过来 。因为与刘备实现了湘水划界 。这还没完 。江东内部的叛乱势力也被平定 。所以 , 内部的平叛将领和军队 , 也被调到了合肥方向 。
孙权前后筹备了五个月 , 集中了十万大军 , 然后浩浩荡荡地杀向合肥 。这就是瞅准机会然后一把梭哈 。要建不世之功 , 往往必须这么玩 。
曹操方面是啥反应?
没啥反应 。合肥守军依旧是七千人 。因为曹操的主力已经调到汉中 , 所以合肥根本得不到新的兵力补充 。皖县之战 , 孙权两万、曹军五千 , 然后打了一场歼灭战和拔城战 。合肥之战 , 孙权十万、曹军七千 , 这还等什么?肯定是又一场歼灭战和拔城战 。
十万大军 , 帆如山、樯如林 , 孙权油然生出了曹孟德当年横槊赋诗的激情澎湃 。但是 , 战争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而军队的规模越大 , 就容易遭遇种种不确定因素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 刘邦点兵不过十万 。最考验的将军的 , 是组织协调能力 。简单说 , 就是给你十万人 , 你能不能把他们全须全尾地带到战场上 , 同时保障这些人吃饱穿暖、士气旺盛 。
孙权或许拥有点兵十万的能力 。但 , 运气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 。时运不济 , 啥都没用 。孙权的大军还没开到合肥 , 就出事了 。
公元214年到公元215年 , 先是皖县之战、再是曹操反攻 , 濡须一带早已流血成河 。而公元215年这一年又极为闷热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 , 就导致长江两岸的水泽中疟蚊孳生 。所以 , 孙权的十万大军一下就撞到了长江的蚊子 , 军中疟疾横行 。刚到濡须口 , 就已经有数百名士兵病倒 。这是急性传染病 , 所以病倒的人数只能越来越多 。
遭遇这种情况 , 孙权会怎么办?此时的他 , 只能继续前进、继续开战 。
孙权兵力雄厚 , 足足十万大军 。为了这一仗 , 孙权举国动员 , 拿出了全部家底 。这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孙权的盘算是:即便能带去多一半的军队 , 也能拿下合肥 。
于是 , 江东楼船向合肥全力挺进 。
但是 , 到了合肥城下的时候 , 病倒的士兵就已经太多了 。所以 , 吴军只能各种忙活 , 完全顾不上攻城这件事 。
但是 , 仅有七千人的合肥曹军 , 却来主动生事了 。擂鼓之声 , 惊天动地 。张辽率八百敢死队 , 登锋陷阵而来 。他要突击孙权的十万大军 。
这伙人是吃了熊心咽了豹子胆吗?七千人还不好好守城 , 还敢派出八百人出来送死 , 张辽他们是咋想的?
史书记载:曹操出兵汉中的时候 , 叫人送来一封密函 , 告诉张辽、李典、乐进这三个愣头青“贼至乃发” 。等孙权兵临城下 , 这三个家伙立即打开密函 , 于是发现了曹操的破敌妙计 。
教曰:“若孙权至者 , 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 , 护军勿得与战 。”
这是演义的故事套路 。所以 , 理性人绝对不能相信这种鬼话 。实际上 , 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这样:
孙权兵临城下 , 却没有立即攻城 , 而是忙着运送病号 。这时候 , 江东士卒一个个地垂头丧气 , 完全不是过来打架的架势 。这就是机会:孙权的军队 , 士气低落 。
张辽这号名将 , 肯定能够洞察到 , 而且肯定要把握住 。所以 , 张辽召集了战前军事会议 , 提议:不管三七二十一 , 抓住机会先干他一仗 , 一是打击敌人的士气;二是稳定己方的军心 。
但是 , 孙权十万、张辽七千 , 谁敢跟张辽这么玩?所以 , “诸将皆疑”肯定是真的 , 简单说就是:你张辽这手段太邪性 。咱别折腾幺蛾子了 , 还是好好守城、勉力为之吧 。
这时候 , 别管真的假的 , 张辽掏出了“尚方宝剑” , 可能是曹操留下的一个什么信物 , 然后告诉大家:主公就是让咱们这么打 , 这是命令 , 你们必须执行 。
这才是最可能的情况 。曹操不可能预料到合肥形势 , 也不可能给出什么锦囊妙计 。你就是打死曹操 , 他也给不出 。可以做这样的推理:
首先 , 曹操兵入汉中 , 也是瞅准了机会 , 因为孙刘两家在荆州闹起了矛盾 , 甚至要兵戎相见;
其次 , 曹操预料到了孙权会打合肥的主意 , 但不会料到这家伙玩梭哈了 , 举兵十万、死命干;
第三 , 曹操更不会预料到的问题是自己刚到汉中 , 孙刘两家竟然停战不打了 , 搞了湘水划界 。
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孙权手段如此狠辣 。所以 , 针对合肥战场 , 曹操完全给不出什么锦囊妙计 。他能做到的 , 只能是任命了张辽这个名将独挡一面 。而即便是给了 , 曹操也不会让张辽带敢死队去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 。
试想一下 , 如果孙权的军队没赶山疫疾呢?然后 , 士气正旺 , 要么立即攻城 , 来了就干 , 这就不会给张辽登锋陷阵的机会;要么摩拳擦掌 , 准备开干 , 张辽这时候出来就是送死 , 别说八百就是八千也得死 。
所以 , 合肥守军敢这么骚操作 , 主要是因为张辽有谋有勇:谋是看得准时机 , 勇是抓得住战机 。后面的逍遥津之战 , 更能印证张辽的这个能力 。
首战的过程 , 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八百斗十万 , 关键是八百人把十万人给杀怂了 。
张辽的八百敢死队 , 在孙权的十万军阵中杀了两个来回 , 从清晨一直折腾到中午 。“自旦战至日中 , 吴人夺气 , 还修守备 , 众心乃安 , 诸将咸服” 。关键是这一仗产生的影响:彻底把孙权的军队给杀怂了 。
平旦 , 辽被甲持戟 , 先登陷陈 , 杀数十人 , 斩二将 , 大呼自名 , 冲垒入 , 至权麾下 。权大惊 , 众不知所为 , 走登高冢 , 以长戟自守 。辽叱权下战 , 权不敢动 , 望见辽所将众少 , 乃聚围辽数重 。辽左右麾围 , 直前急击 , 围开 , 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 , 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 , 拔出馀众 。权人马皆披靡 , 无敢当者 。
先是 , 曹军登锋陷阵 , 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 生生把孙权的军队给杀懵了 。孙权的帐下猛将陈武直接报销 。张辽甚至还冲到了孙权的指挥位置 , 吓得孙权动都不敢动 。
再是 , 吴军稳住阵脚 , 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 。“璋身次在后 , 便驰进 , 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 , 兵皆还战” , 杀了逃兵 , 才止住阵脚 , 然后就把张辽的敢死队包围了 。
接着 , 张辽首次突围成功 , 率几十人冲出包围圈 。但大部队没能杀出来 。于是 , 张辽杀了一个回马枪 , 救了人再次实施突围 。到了这时候 , 吴军彻底扛不住了 , “人马皆披靡 , 无敢当者” , 没人敢上了 。
最后 , 张辽在孙权的十万大军中杀了两个来回之后 , 竟然大摇大摆地回家补血了 。
几百个曹军骑兵 , 竟然打怂了自己的十万大军 , 这口气必须出 。于是 , 气急败坏的孙权 , 立即下令攻城 。名将吕蒙 , 这时候怎么劝也不行 。
之前攻皖县 , 轻松破城 , 两万江东战士一个冲锋、半天时间 , 就冲垮了皖县城墙 。但是 , 合肥不是皖县 。就是十万大军一起冲 , 也冲不垮合肥城墙 。
官渡之战时 , 曹操拜刘馥为扬州刺史 , 去稳定东南 。刘馥就是在这时候 , 就开始经营合肥了 。这家伙的本事不是阵前杀敌 , 而是搞工程 。他不仅修了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水利工程 , 而且还把合肥打造得固若金汤 , 光储备的鱼油就有数千斛 。
又高为城垒 , 多积木石 , 编作草苫数千万枚 , 益贮鱼膏数千斛 , 为战守备 。
所以 , 公元209年第一次合肥之战 , 孙权打了一百多太天 , 也没能拔掉这座坚城 。
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 , 时天连雨 , 城欲崩 , 於是以苫蓑覆之 , 夜然脂照城外 , 视贼所作而为备 。
之后 , 合肥坚城再一次加高、加固和加强武备 。所以 , 打合肥 , 与打皖县 , 完全是两个难度等级 。而士气低落还被张辽杀到崩溃的吴军战士 , 完全拿不出攻城的勇气 。
孙权所部十万大军 , 在合肥城下顿兵半个月 , 死活也没攻下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孙权一直围城 , 并没有攻城 。因为士兵被杀怂了 , 不敢攻城 。佐证就是守城的乐进 , 在战后没有获封 。
顿兵坚城的同时 , 军中的疫疾也出现了大爆发 。孙权军队虽多 , 但在这时候已经无法形成战斗力 。接下来 , 就要考验孙权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了 。
决断 , 是继续打还是赶紧撤 。
当事实变化的时候 , 观点就要发生变化 。这才是理性人的理性选择 。而孙权就是这样的理性人 。他果断地选择了撤退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组织十万大军 , 这已经是孙权集团的动员极限 , 而且很可能是第一次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军队 。因为第一次合肥之战是赤壁之战的余战 , 不可能有十万人的规模 。然而 , 却损兵折将 , 孙权即将无功而返 。所以 , 下这个决心 , 并不容易 。
执行 , 怎么才能把十万人安全地带回去 。
出兵之时 , 靠得是一鼓作气 。孙权以及孙权集团的诸将领 , 自信满满 , 认为这一仗稳赢 。孙权拿下合肥之后 , 肯定能打到淮河了 。而将领们自然也会成就一番伟业 , 以后吹牛也有得吹 。关键是打胜了、有赏赐 。主公吃下合肥、成就不世之功 , 自然不会亏待吕蒙这些人 。但是 , 退兵了 , 你要靠什么操作?你把这十万人带到合肥城下 , 就已经累个半死了 。还怎么再把他们带回去?如果张辽冲出来、搞扫荡式突击 , 那很可能演变成一场屠杀 , 把这十万人全都报销掉 , 也不是没可能 。
我们不仅要佩服孙权的决断能力 , 还要佩服他的执行能力 。这家伙也是一枚硬汉 。千万别以为只有八百破十万的张辽张文远是英雄 , 孙权也不简单 。
十万大军要有序撤退 , 那怎么才能有序撤退呢?我孙权身为主公 , 但我最后一个撤 。孙权及核心将领带着自己的私人部曲 , 为撤退的大军殿后 。
建安二十年 , 从攻合肥 , 会疫疾 , 军旅皆已引出 , 唯车下虎士千余人 , 并吕蒙 , 蒋钦 , 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
孙权的车下虎士 , 是历代东吴国君的御林军 , 也是精锐中的精锐 。然后 , 这伙人跟着孙权一起殿后 。同时 , 吕蒙 , 蒋钦 , 凌统以及甘宁等骨干将领 , 也率领自己的私兵部曲 , 即自家的生力军 , 跟着孙权的御林军一起殿后 。
所以 , 孙权不简单 。以后确实昏招迭出 , 但在当时 , 他必须是明君雄主 。如果孙权这么布局撤退 , 那张辽张文远还能玩出什么花样?你就七千人 , 人家退兵了也是十万人 , 还想咋样?
孙权明君雄主 , 张辽一代名将 。在张辽看来 , 孙权就是要打不过了、要撤军 , 而且是真得撤军 , 不是什么诱敌之计 。这就是战机 , 张文远洞察到了 。而只要是战机 , 那就必须要抓住 。
于是 , 张辽全面出击了 , 逍遥津之战立即开打 。这场战役 , 才是真正的高手过招 。
十万大军说不打了就不打了 , 然后孙权说撤就撤、毫不含糊 。
水贼过河甭使狗刨 , 你敢撤我就敢追 , 七千人也敢揍你十万人 。
孙权知道张辽会追击 , 于是只身犯险 , 亲为大军殿后 , 同时一水的江东名将忠心护主 。
张辽却根本没有被吓住 , 但凡出现战机 , 那就全军跟上 , 也玩梭哈 , 一点儿也不犹豫 。
逍遥津之战 , 是张文远的高光时刻 。五支东吴的最强精锐 , 在他面前 , 毫无还手之力 。江东头号人物孙权 , 被打得狼狈逃窜、夺路飞奔 。
张辽觇望知之 , 即将步骑奄至 。宁引弓射敌 , 与统等死战 。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 , 壮气毅然 , 权尤嘉之 。
合肥守军不仅全线开出、在后掩杀 , 而且张辽还派出奇兵 , 把孙权的退路给断了 。曹军提前毁掉了逍遥津的桥梁 。
敌已毁桥 , 桥之属者两版 , 权策马驱驰 , 统复还战 , 左右尽死 , 身亦被创 , 所杀数十人 , 度权已免 , 乃还 。
孙权多亏骑了一匹好马 。这才能把“刘备飞跃檀溪”的桥段给演一遍 , 然后死里逃生 。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一批死忠粉 。吕蒙、凌统等人 , 要忠心有忠心、要勇气有勇气 , 随便一个都能为主公孙权挡子弹 。
这就是第二次合肥之战 。
张辽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风流 。但是 , 孙权并非一无是处 。十万大军攻城不破 , 却被他带了回来 。退军的过程 , 虽然惊险、或许狼狈 , 却是主公最后撤、猛将尽忠心的壮烈 。
三国乱世、五胡乱华、五代十国 , 同样是乱世纷争、同样是群雄逐鹿、同样是各为其主 , 同样是算计到骨子里、残酷到睡梦中 。然而 , 三国这个乱世却被演义成风流 , 而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却没有 。
【历史上三国合肥之战谁赢了 三国时期在合肥的战役】因为三国里面有故事 , 故事能传神 。这场八百斗十万、七千破十万的合肥之战 , 不仅是绝顶高手间的对决 , 而且满是可以称道的叙事和可以传神的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