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波动剧烈,联想集团为何持续跑赢大盘?( 二 )


SSG、ISG的增长里 , 还有不易觉察的视角:有利于联想全球重心平衡 。 多年来 , 联想海外营收占比较高 , 利润又有倒挂 。 随着SSG、ISG尤其SSG演进 , 必会重新激活本地增长动能 。 两大单元当然更有利于淡化所谓PC概念 。 未来 , 需要更多站在数字经济维度 , 参照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新IT服务等指标 , 重估联想 。 上季ISG、SSG的表现已是关键信号 。
联想接连跑赢大盘与诸多同业 , 也有恒指的认同与背书 , 联想的投资价值确实在释放 。
前不久 , 恒指已重新将其重新纳入 。 随后股价大涨 。
这一动向值得放在整个产业仔细审视 。 因为 , 它预示着一种产业价值的回归 。
补几段恒指与联想的姻缘就明白 。
2000年 , 联想就与恒指结缘了 。 彼时背景是 , PC业务增长迅猛 , 1999Q4联想本土市占已达27% 。 随后一年 , 联想股价大涨 , 一度摸高79元 , 遂被恒指纳入 。
但6年后它被剔除了 。 与新概念、规模化、多元化、全球化扩张有关 。
2000年 , 中国市占第一后 , 为强化增长 , 同时迎合互联网概念 , 联想落实多元化战略 。 当年4月力推FM365 。 不过 , 行业泡沫甚重 , 2002年黯然离场 。 同期 , 戴尔、惠普们利用联想被动冲刺中国 。 联想一度失去第一 。 为防主业继续被蚕食 , 联想2004年一面变革营销 , 整合供应链 , 一面借资本扩张规模与全球化 , 操作收购IBMPC , 2004年底完成 。
至2005年底 , 本土重回第一 , 并成为全球第三大PC企业 。 但随后遭遇重组整合挑战 , 波折较多 。 2005~2006财年 , 联想巨亏 , 港股变仙股 。 同期 , 代工巨头富士康挂牌香港成炸子鸡 , 股价疯狂 , 不久替代联想被纳入恒指 。
2013年 , 联想二进恒指 。 主要得益于金融危机后联想PC与手机全球双线奋进 。 2012Q3 , Gartner数据显示 , 联想PC市占15.7% , 全球第一 。 智能机亦成当年增长最快品牌 , 2012年6月国内市占14% , 仅次于三星 。 2013年联想并摩托 。 2012~2013 , 股价狂飙 , 遂取代中国铝业再入恒指 。
5年后 , 联想二次被剔除 。 这背景相对复杂 。 这是一段移动互联网浪潮 。 联想PC与手机双线作战 , 当年两者模式、运营缺乏融合、协同 。 收购摩托后 , 全球手机销量虽有地位 , 但在第一大市场中国缺乏声量 。 2016年 , 联想智能机出货同比降22% , 亏损 。 随后短暂调整成效较弱 。 自2013至2018年 , 联想股价蒸发近60% , 跌回2012年价位 。 2018年5月 , 二被剔出恒指 。
恒指更多以股价与市值为指标 。 2000~2018年 , 联想两进两出 , 背后对应着两大产业浪潮:一是PC业互联网浪潮 , 二是移动互联网浪潮 。
那个周期 , 两大领域的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商业模式缺乏融合与协同 。 莫说联想 , 即便双线都有声量的苹果 , 亦从未获过双料冠军 。 那周期没有一家真正将两大品类完全打通、均获规模效应并统一商业模式的平台 。 联想与苹果分别代表了两大领域的高点 。 同期惠普、戴尔、宏碁移动业务更是一个“惨” 。 小米、华为开始布局笔记本 , 但只在本地有一定声量 , 放眼整体 , 可以忽略 。
联想重心未曾脱离PC业 , 这既为它创下全球冠军口碑 , 也累积了许多包袱 。 PC业重规模、重运营、重资产 , 而毛率较薄 , PC规模决定了转型周期联想的负重与压力 。 这也是创新者的窘境 。
两进又两出恒指 , 当然也有行业认知偏差与资本市场价值背离 。
同期 , 联想核心主业全球地位、全球供应链能力持续强化 。 但移动浪潮狂飙突进 , 裹挟资本市场更重 。 它几乎左右了无数投资人的意志 , 估值指标几乎都是用户与流水 。 联想偏重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 , 尽管主业富有全球冠军口碑 , 仍遭到漠视 。 一些人口中 , PC业甚至成了所谓“夕阳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