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从小被偏爱的孩子,长大怎么抑郁了?( 二 )


现在,阿文真的只有一个儿子了。
它用一种极端方式呈现了成为宠儿的代价:时刻处于聚光灯中心,背负“理想角色”的期待。
虽然受宠爱的孩子常常会发展出一种独特感,但“被偏心”也有其黑暗面。它可能导致:
孩子承受维持受宠地位的巨大压力,并害怕失去这种地位(Sharpe等,1994);
强化手足间斗争(sibling rivalry),因为被宠爱意味着被其他孩子排斥。也可能“因为自己被优待”而对兄弟姐妹产生负罪感;
倾向于操控更有权势的那个父母;
害怕了解自己。因为他们常常会对自己和他人隐瞒父母曾经不喜欢自己的部分;
缺乏建立自己身份所需的经验。当他们因为“填补父母生活和心理上的空白”而被选中时,宠儿的身份常与父母的身份相融;
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在被偏袒的环境下,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有权得到”想要的东西;
抑郁|从小被偏爱的孩子,长大怎么抑郁了?
文章插图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被偏爱的好处,可能更显而易见:
被偏爱的孩子具备强大的自我效能感,擅长实现目标,这种能力常常驱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不错的地位;
他们自信、坚决而顽强,总是相信自己值得“我想要的东西”;
可能擅长社交。他们熟练掌握讨好(ingratiation)的技巧,知道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因为他们自小在与父母的相处中掌握了这门艺术;
可能是乐观的。他们不容易会被挑战吓倒,而是被成就感驱使着走向成功。
总之,在父母的偏袒下,被宠和失宠都有其心理代价。
受宠孩子(浮夸和内疚)和失宠孩子的内在动力(嫉妒、竞争、内疚、自卑和代偿性浮夸),都可能表现为病理症状(Yahav,2007)。
在一项调查中,社会学教授 Jill Suite 甚至发现“受宠的孩子成年后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这可能是因为兄弟姐妹关系紧张,或是对父母护理、情感责任增加导致的。
问题来了:为什么父母会偏心?
偏心可能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表达,反映了深深植根于父母内心的偏好
临床心理学家 Ellen Weber Libby 认为,“父母的偏心,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操纵——都可能用来从这些孩子身上引出他们想要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一定是物质方面的,也可能是“情感回报”。
正如一个叫苏珊的妈妈这样描述自己为何偏心:
我对大儿子比较特别些。因为我生他的时候,我妈妈非常骄傲,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表扬我”。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我都会想起妈妈对我的肯定。
抑郁|从小被偏爱的孩子,长大怎么抑郁了?
文章插图
Ellen Weber Libby偏心部分源自父母的过往经历。比如:
某个孩子与父母有相似的爱好,让他们想起喜欢的祖父母;
某个孩子身上的特征唤醒了他们的创伤经历。这时,孩子可能扮演了某种“镜子”的角色,暴露出父母对这种特征的愤怒、回避和不接纳。
偏心,与父母“情感成熟度”有关
临床心理学博士 Lindsay C. Gibson 认为,如果偏心过于明显和病态,它并不是关系亲近的标志,而是“纠缠”的标志。这很可能是因为受到偏袒的那个兄弟姐妹和你父母的心理成熟度相近(Bowen,1978)。
当父母情感不成熟时,与人相处往往是基于“角色”,而非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比如,你独立懂事,“像个小大人”,父母会觉得你没有需求,也就不用扮演父母的角色了。
但这并不是因为你“不值得被爱”,而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依赖性来触动父母的纠缠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