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豆瓣隐藏水印惹争议,为何内容搬运屡禁不止( 二 )


但无论如何 , 作为国内首次由互联网信息平台代表用户发起的跨平台版权诉讼案件 , 此事对于内容搬运行为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



但不管是添加数字水印、利用脱敏算法、还是诉诸法律等 , 现阶段都还很难能够真正解决内容搬运这一难题 。 而对于“内容搬运”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 目前行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观点 。



不可否认的是 , 未经授权的一切内容的搬运都涉嫌违法 。 但事实上互联网从创立之初 , 例如海外市场的谷歌和雅虎等网站 , 最初也同样是内容搬运/聚集的一份子 , 并将传统媒体的相关内容搬至网络中 。 而即便是如今几乎草木皆兵“防搬运”的豆瓣 , 其有同样也许多整合贴的内容也是由天涯、猫扑等论坛迁移而来 。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 , 其实内容搬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平台内容的互通 , 而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APP几乎成为了孤岛的情况下 , 有专门的搬运账号来传播内容也为平台本身起到了一定的积累流量作用 。 因此站在平台的角度上 , “纵容搬运、事后补救”也逐步成为了一种常态 , 毕竟平台也需要更多的优质内容留存 。



此前 , 目前也有一些账号选择了搬运海外相关网站中的内容 , 例如Instagram、YouTube、Twitter等 , 并且优质的内容搬运者也会为其加上恰到好处的翻译 。 显然 , 这其实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内容选择 。
但这些内容搬运的前提 , 则需要是在获得了原创内容作者授权的基础上 。 而文字内容的“洗稿”、视频创意的“借鉴” , 以及设计理念的“雷同” , 与“授权”搬运还有着极大的区别 。



然而对于浏览内容的用户而言 , 其实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去质疑内容的来源 。 但随着《著作权法》对著作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未来关于内容搬运的界定势必也将会越来越清晰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