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媒体、社交、社区有什么区别( 三 )


因此,社交是角色化,优先注重「跟谁聊」;而社区是去角色化,优先注重「聊什么」。
而对于内容,社区与社交的目的是不同的,我在文章《什么是社区?这是我做社区一年的答案》分享过,在社交中,我们通过内容打造出一个符合自身需求的人设,比如在朋友圈营造出不断精进的学霸;而社区中,当内容产生后,其他用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费这些内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我之前学习「如何搭建管理知识」,在知乎将知识管理的高赞回答都刷了一遍。
许昕在《互联网社区产品方法论》提及过,绝大多数社区产品和社交产品都兼具社交和社区元素,比如豆瓣小组,除了发帖、互动(社区),还可以发私信(社交);而微信,既可以对话聊天(社交),也可以浏览或发布朋友圈动态(社区)。
那么如何区别一个产品是社区,还是社交?
答案是看产品一级页面,也就是产品侧重点,豆瓣小组一级页面是话题列表,私信功能在二级页面消息中,因此属于社区产品;微信一级页面是对话列表,朋友圈入口在发现 tab 的二级页面,因此属于社交产品。
媒体|媒体、社交、社区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三、从马斯洛需求解读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媒体|媒体、社交、社区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知乎博主雪峰成长的文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
需求层次分为 5 个层级,底下两层是缺失性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食物、空气)、安全需求(人身安全、财产),这是作为人的基本保障。
顶上三层是成长性需求,分别为爱与归属(与他人建立情感,被某个社会群体接纳)、尊重需求(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
这个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
在我个人理解里,人对缺失性需求是较为敏感的,比如在富途证券 APP 购买了股票或基金之后,内心害怕亏得连渣都不剩,就会不时查看 APP 最新的相关资讯,期望自己适时卖出;又比如逢年底,担心自己会被公司优化掉,就会跟同事打听消息,或者到脉脉 APP 刷相关的消息。
在这些需求里,最重要就是了解相关的最新信息,以确保自己的人身或财产是安全的,属于媒体的范畴,所以在这些 APP 里,都会提供新闻资讯、话题热榜等内容,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
媒体|媒体、社交、社区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在缺失性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后,我们就会追求成长性需求。但需求还没得到满足,我们可能就停不下脚步。
这时候,即使身边有朋友陪伴,但我们还会感到孤独,这背后则是自己觉得还没有人理解到自己的痛苦,平时可能会表现出嘻嘻哈哈的样子,但夜幕降临,一个人躺在床上时,一想到问题还没解决,或自己想要的还没要到,内心的焦虑、惊恐等负面情绪就会蔓延出来。
比如 2019 年刚工作时,我从书籍中了解到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知乎大 V 分享的方法在我这里得不到落地,而当时身边的人,要么不注重搭建知识体系,要么分享的方法无法让我认同,那时候表面跟别人说不在乎,但内心一直都很在意,直到一年半后遇到了欢喜老师,通过印象笔记才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才极大地缓解了我对知识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