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媒体、社交、社区有什么区别( 二 )


随后抖音博主心理咨询师邱波在视频,心灵成长,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的过程。而对于这件事,刘鑫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性格里有极端的自私部分,尽管她在生活中一直在使用这个部分。
看见、承认、接受这 3 步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内心很煎熬的过程,会产生很多的自我怀疑、焦虑、恐慌、愤怒甚至攻击。
二、什么是社区、社交社区、社交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定义如下:

  1. 社区:因为共享共同价值观或文化的人群,居住于同一区域,以及衍生的互动影响,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单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同一区域」被弱化,而「共享共同价值观或文化」也变成「具有相同兴趣、文化偏好和价值观」,因此,社区是一个基于某个点(兴趣点、话题)交流互动并持续产生内容的空间,简称同好互动空间,比如因为爱好读书或写书评,我们会聚拢在豆瓣。
  2. 社交:全称是社会交往,是人与人基于某种角色进行互动与交流,无论是志愿或非志愿的,比如血缘关系的父与子、交易关系的买家与卖家。
由此看出,社交与社区的基本组成因素是人、互动交流,也就是「跟谁聊」、「聊什么」。
但社交与社区是有所区别的。
1. 社交相较于社区,普遍存在压力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比如宝妈,对于刚出生婴儿的各种反应,比如哭啼、吐奶,也需要自己不断求助他人或翻阅书籍,让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
从旁人看,生完了孩子成为了宝妈,理所当然就应该懂得怎么照顾好婴儿,很少关注宝妈的真实感受,比如半夜三更起床喂奶的心酸。这就导致婴儿稍微照顾不周,可能会引来旁人的指责甚至谩骂。
而这些在现实中尚未满足的宝妈需求,在网络上直接诞生出亲宝宝、宝宝树、丁香妈妈等母婴社区,宝妈在里面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晒带娃故事、聊情感八卦等。
媒体|媒体、社交、社区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在社区里,彼此基本是陌生人,可以脱下面具展示真实的自我。比如知乎最热的失业话题:27 岁的人生到底有多无力?
回答这个回答的,多半是刚好处于这个年龄段,或过了这个年龄段,回答自己是怎么度过的。而消费这些内容的用户,都是这个年龄阶层。
这使得他们可能有共同的感受,就像是在人海茫茫中寻找到知音,进而卸下自己的伪装,展示出自己内心的焦虑以及无奈。
媒体|媒体、社交、社区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2. 社交是「先交流后内容」,社区是「先内容后交流」在社交里,与微信好友聊天时,都会带有明确的目的,比如维系感情,大脑就会寻找对应的话题聊天,也就是俗话说的「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特别是添加了一个朋友,第一时间会通过他的朋友圈动态、简介进一步了解,然后准备一番话术进行破冰。所以在社交里,其中「人和人」为第一关系。
而在社区里,比如刷抖音时,不管是主动搜索还是在 APP 推荐刷到的,当我们主观认为是感兴趣的,那么我们才会点击阅读,这时候我们一般处于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评论时也不需要理会作者与我们是否认识,甚至为了安静刷抖音,不被熟人发现自己的小癖好,通常的做法是禁止 APP 访问通讯录权限,或直接注册一个小号。所以在社区里,「人和内容」为第一关系。
要知道,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有利于分工协作,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