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美妆内卷,韩束母公司IPO,能否成为下一个 “完美日记”?( 二 )


多品牌有效性存疑
与老牌国货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 , 上美在线上的布局可谓十分积极 。
上美副总裁刘明在2020年接受品观采访时称 , 上美在2019年就已加大线上布局 , 对抖音、小红书、直播等新型流量阵地进行深挖 。
根据招股书 , 上美的线上渠道贡献了超七成营收 , 2019年~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5.05亿元、25.43亿元及18.93亿元 , 占比分别为52.4%、75.2%和72.9%;线下营收分别为13.14亿元、7.70亿元和6.25亿元 , 占比从45.7%锐减到24.2% 。
国货美妆内卷,韩束母公司IPO,能否成为下一个 “完美日记”?
文章图片
数据显示 , 2021年上美所有品牌在抖音单月GMV由500万增至1.6亿 。 据飞瓜数据统计 , 韩束以8.9亿元的全年销售额 , 在抖音电商的美妆类目中排名第四 。
在电商直播这般快车中 , 上美除了进驻头部主播直播间 , 韩束等品牌直播间也拥有较高关注 。
不过 , 电商直播并不是上美的救命稻草 。 2021年因代言人突发事件而涌入的大批流量 , 随着热点消散、主播单飞 , 纷纷退潮;电商直播似乎回到了流量爆发之前的原点 。
国货美妆内卷,韩束母公司IPO,能否成为下一个 “完美日记”?
文章图片
可见 , 上美在热点流量的承接方面尚未形成成熟方法论 , 热点流量转化为自有流量的损耗率过大 。 归根结底 , 电商直播的渠道并不是捷径 ,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还是来自于产品本身 。
多品牌策略走到今天 , 上美最出名的还是韩束和一叶子 。
招股书显示 , 上美的营收主要来自于韩束、一叶子和红色小象三个品牌 。
国货美妆内卷,韩束母公司IPO,能否成为下一个 “完美日记”?】2019年~2021年前三季度 , 韩束分别贡献营收9.20亿元、13.33亿元和11.37亿元 , 占比分别为32.0%、39.4%和43.8%;一叶子收入10.51亿元、10.07亿元和6.45亿元 , 营收占比从36.6%下降至24.9%;红色小象营收占比则在20%左右 。
国货美妆内卷,韩束母公司IPO,能否成为下一个 “完美日记”?
文章图片
在美妆赛道普遍打造品牌矩阵的当下 , 多品牌战略司空见惯 。 除了上述品牌 , 上美还有花迷、Cosmetea等品牌 , 覆盖护肤、面膜、高端洗护、母婴护理、彩妆等品类 。 但从招股书来看 , 这些品牌的营收贡献并不出彩 。
随着国货品牌崛起 , 上美正面临品牌矩阵未完善、产品线老化等问题 , 仍然难改韩束撑起半边天的现状 。
众多品牌内部分化加剧 , 多品牌策略的有效性也要存疑;新品牌影响力有限 , 距离成为营收支柱还需要较长时间 。
国货红利只能带来阶段性流量 , 品质才是立足根本 。 加上线上的流量竞争已白热化 。
在电商营销费用增加、渠道红利逐渐衰减的预期下 , 线下渠道的强体验性的优势将凸显 , 国货的增长重点或将回归线下渠道 , 上美的经营重心或许也将随之调整 。
"二十之惑"的焦虑症
根据启信宝发布的《2021全国化妆品产业区域研究报告》 , 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3400亿元;2021年1~11月市场规模达3678亿元 , 增速达15.3% 。
市场高速增长之下 , 国货美妆品牌们所面临的却还是十几年来的旧问题:高端条线的缺席 。
无论是上美还是珀莱雅 , 抑或是上海家化旗下的百雀羚等品牌 , 国货老牌走的无非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径 。
处于下沉市场 , 消费者价格敏感性突出、市场份额拉锯战焦灼 , 品牌往往为价格所困扰 , 难以向高端转型 。
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 , 一二线城市国货消费占6.3% , 三四线城市占23.85% , 增速分别为22.43%和4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