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建材报为了纪念希腊神话里的天神宙斯|虚拟仿真、3D打印打造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墙

本文转自:中国建材报
为了纪念希腊神话里的天神宙斯 ,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古希腊城市奥林匹亚每4年举行一次 。 “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奥林匹克神圣休战传统而设计的一项和平活动 。 根据1993年联大通过的奥林匹克休战决议 , 联合国成员从每届奥运会开幕前一周到闭幕后一周应停止一切战争行为 。
在奥运村设立奥林匹克休战墙是奥运会的一个传统 , 目的是使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为世界和平留下他们的祝愿 , 表达对奥林匹克休战理念的支持 。
北京冬奥会休战壁画的设计主题是“和平之光” 。
北京冬奥会与中国农历虎年春节“完美邂逅” 。 我们把代表中国文化的春节元素加入休战墙的设计中 , 希望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可以通过休战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也希望全世界的国际友人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 基于上述考虑 ,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邹锋教授团队采用中国春节文化的典型符号“灯笼”作为休战墙主体造型 。 休战墙的设计一直都以一面“墙”的形象出现 。 而奥林匹克休战墙的英文(TheOlympicTruceWall)还可以翻译成(TheOlympicTruceMural)壁画 。 这面墙并不单单只是一面空白的墙体 , 它承载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签名和代表奥林匹克休战精神的艺术图案 , 所以它还是一件代表奥运精神的艺术作品 。
休战墙的设计只用一个简单的灯笼造型是不够丰富的 , 所以在设计中 , 没有采用以往设计的单一形态 , 而是试图不断地打破“墙”的形态对设计思维的束缚 。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也认识到 , 仅仅靠一个单体的灯笼造型是不行的 , 还需要通过设计来解构原有的形式逻辑 , 重新组合并进行造型语言的抽象化升级 , 通过对奥运精神的凝练和造型语言的重组来突破“墙”的概念 , 使之延伸到“画”的形式逻辑理念 。 休战墙呈现出抽象的灯笼造型 , 俯瞰是一个围合而成的雪花造型 , 而每一片雪花侧面都采用了来自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玉龙”作为造型元素 。 “玉龙”的腾飞升华 , “石榴”的紧密相连 , 都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 , 展示了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期许 , 诠释出“张开怀抱 , 彼此理解 , 求同存异 , 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理念 。
历届奥林匹克休战墙壁画都是建设在奥运村中 ,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有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奥运村 。 这三个落成地点的实际环境和建设面积都不太一样 , 而休战墙主体设计和建筑建材的原料、安装标准、设计的尺寸、视觉效果都需要统一 。 所以在休战墙设计时就要提前考虑施工建设环节 。 设计团队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 , 在三维软件中根据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地的照片和卫星图片 , 用三维模型模拟当地的周边环境 , 然后再把做好的休战墙的三维模型放置在三维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和测量 。 这个流程大大缩减了试错成本 , 使得设计可视化更加直接有效 。 在虚拟仿真的软件环境中 , 对建筑的材质也进行了虚拟化 , 并且有专门对应的建筑材质库 , 建筑材质的物理属性均被设计成参数 , 配合虚拟软件中的模拟灯光、环境光 , 可以制作出完全仿真的照片级效果 。
由于疫情防控 , 休战墙的施工制作单位 , 并不现场制作 , 而是需要统一在工厂制作完成后 , 运送至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地 , 采用当地承建单位就地安装 。 所以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部门都是在线上联系沟通、多方协作 , 各个部门联合作战协调 , 随时联系、随时修改是一种常态 。 根据软件中三维模型数据 , 通过3D打印成型技术 , 进行微缩模型制作 , 进行前期建筑造型的印证和测试 , 效率很高 , 效果呈现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