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发售时打磨不佳 “后续OTA支持”是不是一种“画饼”?( 二 )


而当OTA取代了一部分召回的售后服务功能时 , 它就难以被曝光和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在2020年发布的文件指出 , 当生产者采用OTA方式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质上)实施召回时 , 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 , 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 依法履行召回主体责任 。
可见目前相关政策仍没有更多细则 , 处于纲领性阶段 , 判断OTA升级内容是否符合缺陷召回性质 , 以及是否对OTA进行备案等均取决于企业自觉 。
OTA|发售时打磨不佳 “后续OTA支持”是不是一种“画饼”?
文章图片

特斯拉引以为豪的FSD 国内因政策原因仍无法提供
第二个现象在消费者中引起的争议更大 , 来自于我们对于“软性减配”的不认可 , 同样以汽车为例 。假设某品牌汽车在生产时没有在不同配置款式上做出硬件差异 , 而是通过软件的形式区分出不同的配置 , 例如座椅加热、自动辅助驾驶等功能在标价更低的车型上被软件层面屏蔽 , 但它们本质上都内置了提供支持的硬件 。
也就是说 , 消费者在购买低配车型后 , 如果想要激活这些功能 , 则需要先付额外费用 , 再通过OTA的方式进行升级 。从某种角度看 , 这种规格配置的统一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生产 , 也更利于消费者灵活选择 , 汽车售出后再通过官方渠道加装配置 , 这在传统汽车行业很难实现 。
但如果从另一种角度思考 , 则会让消费者对这些额外功能的成本产生怀疑 , 毕竟更低的价格已经能满足全部硬件所需成本 , 但一些技术、知识产权甚至一串代码等“虚拟产品”却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 这对许多人的消费观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
最后一个现象则涵盖了从汽车到手机、PC等所有科技数码类产品与服务 , “画饼”本质上是对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承诺 , 由于当下科技数码类产品普遍具有的OTA能力 , 有许多在发售之初无法提供的功能由厂商向消费者承诺未来可以提供 , 从而吸引更多人选择 。
OTA|发售时打磨不佳 “后续OTA支持”是不是一种“画饼”?
文章图片

之前评测过的雷鸟R645C VRR与ALLM功能均已实装
如今手机等数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已经压缩到半年至一年左右 , 相对更短的开发周期使得新系统、新功能有时不那么“稳定” , 开发人员的精力更多用在修复问题、完善功能方面 , 也就形成了OTA内容的主旋律 。
而对消费者而言 , 他们会发现设想中带来与时俱进功能的OTA更新支持 , 有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修复Bug上 , 而对一款产品而言 , 它能够接受系统/固件层面OTA升级的次数必然是有限的 , 这也受到OTA无法解决的硬件层面影响 。
以谷歌亲儿子Pixel手机为例 , 谷歌可能会为Pixel?6提供4次主要操作系统更新;苹果产品线中的最强钉子户iPhone?6s从iOS?8支持到iOS?15为止 , 跨越七代操作系统 , 但大版本更新停止后 , 仅仅维持基本功能的数码产品也就只能通过日渐落后的性能和体验催促用户“换机”了 。
在笔者看来 , “后续OTA支持”可能是一种望梅止渴和缓兵之计:当下没有完善的功能通过后续OTA提供 , 当下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发现后通过OTA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