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小红书的铠甲即软肋( 三 )


所以,在富媒体时代,以内容创作为生,希望成长为垂直领域头部kol的职业化、专业化创作者,大都不会优选小红书发家,更多将其作为一个分发阵地。
第二,小红书上,爆款是重复的。
熟悉内容创作的从业者都知道,爆款内容的底层元素是相通的,也是重复出现的,比如职场、亲密关系等,通常在不同平台上会有内容、表现形式上的微创新或其他创意元素组合。比如说抖音上一些很火的剧情类短视频,是根据知乎高热回答进行改编和演绎的。
不过,这个规律在小红书上呈现出一种特性,同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笔记内容即便多数比例是重复的,这些内容都有机会获得平台的流量推荐,成为新一篇爆款。
某MCN机构负责人曾在一次自媒体公开课中提到,写小红书需要的创作能力是入门级别,更依赖“编辑”思维而非“创作”思维。
在小红书上,比较受欢迎的笔记多数是“清单类”、“合集类”、“推荐类”、“攻略类”题材,多使用生活化短语表达,这些泛知识类内容具有实用价值,但其本身更难引发公共讨论以及话题出圈。而在知乎,这种泛知识体现为道理,在抖音、B站更多是见闻、谈资。
综合来看,对于普通人创作者和品牌广告主而言,这个规律指向了一条创作捷径;但对有信息流消费习惯的用户来说,搜索的关键词越多,越有可能获得同类型的内容推荐,刷到“重复”的内容并不是很好的体验。
尽管社区一直被认为是小红书的基石,不过,从有限的个体使用经验来看,小红书“搜”的体感比“刷”要更好,也就是工具属性体验在这部分人群中优于社区属性体验。我是在2020年初开始对小红书路转粉,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日活用户,还向不少身边朋友推荐使用。但最近,我已经变成了周活用户,围绕特定问题的“搜索”式消费逐渐取代了“刷信息流”式消费,只会在有疑问的时候搜搜。和几个从事互联网的女性朋友聊天,发现她们也有类似的感受。
这些软肋,也是由小红书平权文化带来的附加效应。
三、未来一般来说,品牌形象代言都会有强引导性,也释放着平台新一年的扶持信号。
快手早期主攻“普通人创作”这一方向时,品牌广告中的角色以普通快手用户为主。
以2019年跨年营销战役“在快手,看见每一种生活”为例,虽然邀请了具有国民知肚明的明星黄渤、谢娜,但从品牌广告片和线下为100位普通人刷街营销来看,无用发明家手工耿、经营特产松茸的藏族姑娘卓玛、边走变唱的情侣小蓉大兵等普通人作为快手的“主角”,分享真实多元的生活。
而在小红书最近发布的2022版生活指南中,刘昊然、谷爱凌作为广告代言人,品牌广告释放的核心信息是“2亿人的生活经验,都在小红书”。
这支广告,也是小红书在最近2年期间,第一次较为清晰地面向创作者、用户以及行业梳理了“我是谁”以及“我有什么价值”,不是搜索工具,不是种草社区,不是年轻人社区,而是紧扣“生活经验”,但并没有将普通人作为主角。
聚焦于人,或聚焦于内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容价值观,也会影响平台未来的走向,不同类型创作者的投入度,用户的体量和粘性,以及商业潜力。
总的来说,主打“实用价值参考”,以及持续优化社区生态、内容治理,仍是小红书重要的基本功和护城河。未来的增量空间,也将取决于小红书在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如何看待自己的优势和软肋。
#专栏作家#猫毛卯帽,微信公众号:hirollingmoll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反文艺写作者,苦行僧与求索者。音乐旋律中与篮球共舞,见习咖啡品鉴生,期待与大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