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目新闻冬奥现场|揭秘冬奥会同声传译 做“翻译界的皇冠”有多难?( 二 )


通过冬奥通APP、双屏翻译机、多媒体会议办公和信息发布系统 , 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观众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无障碍 。
“通过远程会议智能办公硬件设备 , 远程视频通话时 , 双方的屏幕上会自动翻译显示中英字幕 , 实现无障碍实时沟通 。 ”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刘俊华曾这样说 。
“Ai同声传译 , 对于外行人 , 比如完全不懂英文的人 , 在会议上确实能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 但是AI翻译和人工比还是有差距 。 ”权亚峰说 。
机器翻译 , 虽然翻译速度能跟上 , 但是质量还有待提升 。 权亚峰解释 , 就像一篇文章用翻译软件翻出来 , 比如用百度翻译、谷歌翻译 , 翻译后的文章总有一些生硬、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地方 , 用AI同传也有一样的毛病 , 表达不那么口语化 。 人工翻译就更接近人们口语的表达方式 。
另一个是专业词汇的问题 。 冬奥会一些运动的项目 , 专业性比较强 。 AI翻译成中文时 , 如果不提前准备 , 就容易对应不上 , 专业术语很有可能出错 。 比如成都正在准备大运会 , 同传人员一共整理出了一万多个专业词汇 。 冬奥会赛事比较成熟 , 如果提前准备这些专业术语 , 应该也能解决问题 。
有趣的是 , 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后新闻发布会上 , 外国采访人员让中国运动员高亭宇评价一下自己 , 没想到他用东北话“格路”评价自己 , 现场听众都懵了 , 更是让同传翻译一脸疑惑 , 不知该如何翻译 。 “格路”是东北方言 , 常在熟人间开玩笑使用 , 意思是“格外不同 , 路数不大众”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冬奥现场|揭秘冬奥会同声传译 做“翻译界的皇冠”有多难?】“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 , 有时候同音字都有几十个 , 还有各种方言 , 机器在这些方面攻克难度还是比较大 。 这些AI设备也好 , APP也好 , 目前在重要会议上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 ”权亚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