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中老年调教互联网( 三 )



拆伙后 , 老韩独自拍摄的视频相当粗糙 。 健身、美女、退休精英的滤镜褪去 , 取而代之的是一日三餐、河边钓鱼、广场打卡等生活化题材 。

没人爱看如此寻常的内容 , 但老韩不在乎 。 自打用短视频记录日常 , 他对快手、抖音重新有了依赖 , 还跑去知乎、陌陌、小红书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社交广场” 。

种种迹象表明 , 自带社交牛逼症的中老年网友 , 真变多了 。 他们最厉害的地方是以寻回自我的方式 , 不断拉拢曾经处于对立关系的年轻网友 , 甚至让他们为老一辈隔空撕了起来 。

在小红书 , 常有阿姨大叔发布粗糙自拍照 , 正经文案都没配 。 而这些帖子底下一片欢乐和谐 , 有人解释“老人刚注册不会玩吧” , 有人玩梗“奶奶:哎 , 咋发出去了啊” , 更多人祝福“奶奶可爱 , 身体健康” 。

这些评论被站内用户称作“小红薯的温暖” 。 他们还截取相关内容 , 再以“这就是我喜欢这里的理由”分享出去 , 向新来的中老年主动示好 , 从而和其他平台的“喷子”“键盘侠”划清界限 。

擅长网上冲浪的中老年 , 也往往会把产品当做“人”来相处 。 在他们眼里 , 每个APP都有自己的脾性和情绪 , 如老实、大方、刁钻 , 需要不同方式去磨合驯化 。

所以 , 硬糖君的老爸把自带监听功能的软件视为“推销员” , 等它收集需求后主动上门服务;好友的老妈将主打兴趣算法的软件当“秘书” , 让它看到搜索后自觉奉送链接;老韩将具有记录价值的软件当“好友” , 在它陪伴下去感受人间烟火 。

更有阿姨精辟总结:看人下菜碟 , 玩快手放开点 , 玩小红书随意点 , 玩抖音心大点 。

圈子未成 , 依旧孤独
自我表达虽然得到初步满足 , 老韩还是无法摆脱那种脱离群众的孤独 。

人是群居动物 , 现实世界、网络世界都一样 。 可一直以来 , 中老年用户在互联网上相对沉默 , 他们走进产品和社区 , 可能会消费、会创作 , 但不像年轻群体那么热衷抱团取暖、摇旗呐喊 , 他们仍是沉默的大多数 。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 , 老韩的粉丝都以年轻网友居多 。 他们绝大多数是抱着好奇心理来窥视中老年生活的 。 年轻朋友的点赞、评论、打赏确实可以汇成暖流 , 可天然存在的代沟和差异 , 注定前者无法彻底消除后者的孤独 。

中老年或许可以短暂地游走、或活跃在各大社交产品 , 但最终还是会因无法共鸣、缺乏归属感而退出 。
老韩已经生出微妙的疏离感 。 每条作品的评论他都会反复翻到底好几遍 , 只为找找志同道合的人 。 遗憾的是 , 网友只会说“退休真爽”“老头会玩” , 压根没人在意老韩去哪儿钓鱼、盘的什么核桃、喝的啥茶……
他告诉硬糖君 , 那种感觉就像不小心扎进年轻队伍 , 你跟人家叨叨家长里短 , 期待对方有所回应 。 孩子们冲你淡淡一笑 , 说了声“牛逼啊” 。

找到圈子 , 既是社交需求 , 也是在个人主义时代对集体生活的渴望 。 中老年用户想要消解与互联网的割裂感 , 真正做到在线上生活 , 就必定要经过这条道路 。老韩尝试着跳出短视频 , 去更多平台发现同好 , 寻找专属中老年的圈子 。 幸运的是 , 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 , 远不止他 。 眼下 , 中老年用户的声音已在各大社交软件、社区响起 , 且有慢慢交汇形成圈层文化的苗头 。

这种现象最先出现在陌陌、贴吧等老牌产品里 。 很好理解 , 这些存在十年以上的产品 , 最早那批用户也已迈进而立、不惑之年 , 势必比年轻化产品对中老年更友好、更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