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互联网的尽头,不再是借贷,你怎么看?

零售业|互联网的尽头,不再是借贷,你怎么看?

文章图片

零售业|互联网的尽头,不再是借贷,你怎么看?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 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互联网的尽头 , 不再是借贷 , 你怎么看?
2月8日 , 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
其中 , 在标准化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方面 , 《规划》明确提到:“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 , 厘清科技服务与金融业务边界 , 防范借科技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 ”
根据《规划》要求 , 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 , 防范借科技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

而在去年10月 ,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表示 , 曾经有不少企业和个人自称“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借贷”“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众筹”等 , 实际上吸收社会公众资金投资非标产品和项目 , 最后都办成了“类银行”平台 。 这些平台非但不执行银行的资本约束、市场约束和监管约束 , 还没有真正意义的“风险管控” , 极易对多个领域的金融和财务活动形成冲击 。
如何理解“严格隔离”“业务边界”?
是否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
金融科技的未来向何处去?
对此 , 《中国经营报》记者曲忠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 , 贫道以为:
互联网的尽头 , 将不再是借贷 。
严格隔离或许可以理解为:
1)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的产品 , 要去金融化 。
比如区块链下的比特币、NFT等科技产品 , 其金融属性在国内或有扰乱市场和形成泡沫的危险 , 去金融化变得尤为重要 。
有如国内的NFT定义为数字藏品 , 不可二次交易 , 就是形成一种隔离和边界 。

2)在2021年 , 有“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的揶揄 , 即互联网平台过度发展金融产品 , 并通过自己的平台在提供科技、内容等服务的同时 , 通过算法、话术和各种手段 , 诱使用户借贷 , 这种模式或许将被“隔离” 。
不得不说 , 互联网平台的小额借贷业务 , 大多依托的是自己本身的非金融类的互联网服务功能 , 看个网文、刷个剧或咨询个非金融性的问题 , 都可能“撞上”问你是否接待的“广告” , 这本身就是在影响用户的体验 。
或许 , 《规划》之后 , 这样的行为将逐步被要求“严格隔离” 。

其存在形式则是互联网平台将接小额借贷业务从自己平台内“插件” , 变成独立应用 , 同时不再直接植入到原有平台的服务内容之中 , 借平台既有用户基数来拉生意 。
防范借科技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方面 , 科技企业也要觉悟了 。
【零售业|互联网的尽头,不再是借贷,你怎么看?】科技企业最需要完善的是金融业务的服务功能和透明性 , 尤其是在一些带有公益色彩的金融产品上 , 更需要完善相关手续和透明相关环节 , 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需求 , 而不是一味的“剥削”消费者的未来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