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白漆固定后 , 制冰师粘贴标识并按照比例将称好的油漆与软水进行混合 , 开始画线工作 , 画线的位置和宽度都需要符合国际冰联标准要求 。
完成粘贴标识和画线后 , 便可开始制作厚度约为3厘米的表面冰 。 最后用扫冰车打磨、找平 , 制冰工作才算真正完成 。 与此同时 , 还要满足任意3平方米内的冰面最大高度差不能超过2毫米的平整度要求 。
如果是制作冰壶赛道 , 还需制冰师进行打点工作 , 即在冰面上喷洒纯净水 , 形成均匀的冰粒 , 并用扫冰机将赛道刮出需要的高度和形状 。
在制冰环节中 , 保证精准度是一大难点 。 例如 , 制冰师需要在制冰管上浇水 , 使水冻成冰 , 形成一整块冰面 。 在这个过程中 , 如果制冰师浇水时步伐速度不一致 , 就容易造成冰面冻结后厚度不一致 。 因此 , 制冰师在制作冰面时 , 既有时限要求 , 又需精准控制 。
这意味着制冰是个体力活 。 脏活累活比较多 , 工具很重 , 冰场很冷 。 有时候 , 要在-6℃的冰面上连续工作16到18个小时 。 北京冬奥会冰壶场地制冰师张芷源说 。
科技加持保障比赛用冰
除了体力活 , 制冰工作还有不少科技成果加持的技术活 。
北京冬奥会首次采用了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 碳排放趋近于零 , 有助于打造出最快、最环保的冰面 。 相较于传统的制冰技术 , 它不仅将能效提升了20%以上 , 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 , 制成的冰也更加均匀 , 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 。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天然工质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张信荣认为 ,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具有安全性高、能耗和运行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 且全部热量可回收利用 , 是冰上场馆能源系统中最有前景的工质之一 , 可使场馆能源系统冷热一体化高效运行 , 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专家曾建议采用国际惯用的环保制冰技术 , 但中国团队经过1年半的摸索 , 决定选择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 , 就是将气态二氧化碳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 再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进行降温降压达到-20℃至-15℃ , 再相变蒸发吸热完成制冷和制冰的过程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会赛场 。 在冰丝带里 , 1.2万平方米晶莹剔透的冰面为世界观众展现了精彩绝伦的竞技场景 。
此外 , 监测系统也是冰上项目的得力助手 。 昔日的水立方、如今的冰立方场馆的工作人员 , 就特意为冰壶赛场建立了一套健康监测系统 , 包含加速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等 , 不仅能监测结构的变形、震动 , 还能监测环境温度和整体结构倾角 , 对结构的安全性和比赛舒适度进行实时评估 。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也为冬奥赛场贡献了科技力量 。
冰立方场馆运营部责任工程师、国际制冰师助理张金泉表示 , 冰壶比赛对赛场环境要求严苛 , 现场的温度必须按照冰面温度、冰面以上1.5米高度温度、看台温度3层控制 , 每层的温度控制都要达到高精度 。 冰立方升级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 增加了除湿功能 , 以确保赛场的冰面质量 。
- 冬奥会|北京冬奥会 这样实现用雪自由
- 冬奥会开幕式唯美舞台刷新LED屏纪录
- 本文转自:文汇报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五环如何被“雕刻”?听障人士如何同步看冬奥?中外记者在中关村科技创新高地找到答案
- 当下正值冬奥期间|荣耀60se的优点和缺点
- 出现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这些5G通信高科技,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 冰面|来点“冷”知识,看看“冬奥冰”的进化史
- 北京时间2月10日凌晨|欧莱雅2021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6.1%至447.5亿
- 播报|硬核科技为冬奥观赛体验创下多个第一
- 本文转自:文汇报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承接冬奥会供水建设,嘉定这家企业硬核助力北京冬奥会
- 魅族|冬奥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惊艳四座,魅族节气海报也不甘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