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报|硬核科技为冬奥观赛体验创下多个第一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刘尚君
电视、手机、户外大屏,甚至国家大剧院,都可以观看冬奥比赛。观赛场景的多元,是5G、8K、云转播等新技术在制作与转播领域的深度运用,也创下了冬奥赛事转播的多个第一。
“云转播”是北京布局的科技冬奥三大重点产业之一,可实现转播设备云端化和人员服务远程化。
1人、1台摄像机、搭配一个5G云转播背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完成高山滑雪、单板U型池等冬奥项目的赛事转播。这样听起来非常轻松的“单兵作战”的转播方式,如今通过“5G+云转播”技术变成了现实。
“云转播对传统的转播方式进行了革新。”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鹏洲介绍,摄像师背上5G云转播背包在现场进行拍摄,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把信号传到云端,所有导、切制作均在云端完成,只要有网络,导播人员就能够利用笔记本在任何地点连入云端完成信号制作,实现多路转播切换。
5G云转播背包约两斤重,大小如同一张A4纸,具有轻量化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冰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跳台滑雪等转播服务中,它表现出了极强的耐寒能力。
播报|硬核科技为冬奥观赛体验创下多个第一
文章插图

工作人员背着5G云转播背包进行拍摄。“背包首次采用石墨烯的包装材质,包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可连续使用6小时,基本能保障一场大型的赛事直播。”张鹏洲说。
多视角观看是“云转播”平台的另一个特点。在手机端,观众可以任意切换、旋转多机位或环绕机位提供的视频信息,找到喜欢的视角以及最佳追随位置进行观看。
本届冬奥会,8K直播为“科技奥运”增添了新的注解。据悉,北京冬奥会是全球首次规模化使用8K技术直播体育赛事活动,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8K技术进行开幕式直播的赛事活动。
2月4日晚,千名观众在国家大剧院通过8K直播观看了冬奥会开幕式,“观众不能亲临现场,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开幕式之美。”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诚说。
本次直播采用国内第一家面向终端用户的8K超高清电视频道作为信号源,运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VS3编码技术,打通从电视台到国家大剧院的传输路径,通过25,000流明8K激光投影机和8K音频解嵌设备,实现高质量8K电视节目的传输与展示,不仅再度“刷新”了剧院8K直播的“记事簿”,更是奥运史上首次面向公众的8K超高清剧院直播。
近期,有不少观众在看电视时发现,北京卫视早间节目中的“冬奥赛事集锦”和“一起看冬奥”栏目的左下角,出现了手语播报员。这就是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研发的,为听障人士打造的“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
“它是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信息模型和虚拟数字人技术,在冬奥期间为听障人士提供赛事新闻的专业手语翻译播报,提升他们的冬奥参与度。”北京智谱AI高级副总裁左家平介绍,酷似真人的播报数字人在准确、智能、生动等方面填补了多项手语播报的技术空白。
这背后是研发机构构建了国内最大规模、多模态手语语料库。鉴于当前国内缺少较完善的手语语料数据,研发人员在系统完成了《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中8214条通用手语的采集和录制后,还邀请了超过40余位聋人老师、手语专家进行手语文本转写和技术指导,经过200余位听障群体评测,最终构建了词汇及语句总规模超10万的、符合国家通用手语规范的国内最大规模多模态手语语料库。
有了丰富且专业的手语语库,数字播报人如何精确地配合电视主持人“传情达意”?研究人员为它装上了“智能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