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今日发6篇Nature,中科院收揽5篇

作者|赵广立
中国学者今日发6篇Nature,中科院收揽5篇】俗话说“没出正月就是年” 。 大年初十 , 中国学者在《自然》上“过年了”——北京时间2月10日凌晨 , 《自然》一口气在主刊发表了6篇中国作者的科研成果 。
《中国科学报》观察到 , 6篇中国学者的论文中有5篇来自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更值一提的是 , 其中3篇论文均出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可能是偶然吧!”对于同一学校、同一日期、3篇论文同登《自然》 , 其中一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告诉《中国科学报》:“没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巧合 。 但中科大各学科高水平团队很多 ,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也在情理之中 。 ”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 我们来看看这6篇论文都取得了哪些突破 。
1.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等
在笼目结构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学者今日发6篇Nature,中科院收揽5篇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与吴涛、王震宇等组成的团队 , 在笼目超导体CsV3Sb5中发现一种新型电子向列相 。 该成果于2月10日凌晨以“加速预览”的方式在线发表于《自然》 。
论文指出 , 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笼目结构超导体中电荷密度波与超导电性之间的反常竞争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 , 也为进一步研究关联电子体系中与非常规超导电性密切相关的交织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也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 在《自然》最新一期上线的“NewsandViews”中 , 这一成果和同期发表的另外一篇工作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这两项研究的结果清楚地为笼目结构超导体的对称性破缺带来了新的见解 , 这无疑将激发对这些有趣材料的进一步研究 。 ”
论文的快速发表也表明了编辑的态度 。 陈仙辉向《中国科学报》披露 , 团队于2021年9月2日向《自然》投稿 , 今年1月26日正式接收 , 2月10日即以“加速预览”方式在线发表 , 正式接收到在线发表的时间仅半个月 , 而通常为两个月左右 。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副教授陈泉团队
建立蛋白质从头设计新方法
中国学者今日发6篇Nature,中科院收揽5篇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副教授陈泉团队基于数据驱动原理 , 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蛋白质从头设计路线 , 在蛋白质设计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 , 为工业酶、生物材料、生物医药蛋白等功能蛋白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相关成果北京时间2月10日发表于《自然》 。
论文报道了9种从头设计的蛋白质分子的高分辨晶体结构 , 其中5种蛋白质具有不同于已知天然蛋白的新颖结构 。 审稿人认为 , 这项工作中提出的方法具有足够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从头设计蛋白质具有挑战性 , 本工作中6种不同蛋白质的高分辨率设计是一项重要成就 , 证明这种方法运行良好 。
刘海燕告诉《中国科学报》 , 其团队自2008年起就着手于数据驱动蛋白质设计研究 , 中间也有若干阶段性成果见刊 。 他表示 , 从头设计蛋白可以说是集计算结构生物学之大成 , 同时又是生物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的基础 。 “国内现在已经有一些很优秀的年轻人进入这一领域 , 期待更多人加入 , 让我们共同稳定地占住这个重要国际前沿 。 ”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与中科院化学所白春礼小组
首次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