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atGPT | 国内科技企业还能赶潮吗?小冰李笛:与OpenAI的差距不在于技术壁垒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孟梅欧阳宏宇
当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在2016年击败职业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引发人工智能热议时 , 人们似乎还可以作壁上观;而随着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出圈 , 几乎席卷到各个行业 , 生成式AI带来的新范式已经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惊喜与危机 。 目前 , BAT、三六零、科大讯飞、奇安信、水滴公司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均已开始了对ChatGPT类似产品的开发或应用探索 。
从技术上看 , ChatGPT和此前AI应用的技术有何不同?国内科技企业又该应该如何正确赶潮?2月10日 ,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ChatGPT只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思想下的一次产品化尝试 。 对于本土科技企业而言 , 他认为 , OpenAI在ChatGPT上取得的成绩并非源于“技术壁垒” , 仅存在“时间壁垒” , “国内同行对大模型使用已经做过很多产品和尝试 , 我相信其绝不会止于一个ChatGPT” 。
打开ChatGPT | 国内科技企业还能赶潮吗?小冰李笛:与OpenAI的差距不在于技术壁垒
文章图片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
打开ChatGPT | 国内科技企业还能赶潮吗?小冰李笛:与OpenAI的差距不在于技术壁垒】谈ChatGPT:
并非技术本身
只是大模型下的一个产物
ChatGPT的出现像开辟了一片新大陆:无论闲聊、写代码 , 还是撰写文案、论文 , 甚至还可以用于高度专业的辅助医学诊断 , 各行各业试用的热情被点燃 。 从普通人到业内专家 , 不少人都表示对于ChatGPT在内容产业的表现感到相当“惊艳” 。
在李笛看来 ,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产品证明了在制造业之后 , 内容产业也有望进入一个人机协同的新时代 。 现阶段 , 其已经能在“帮助用户生成初稿内容 , 提供启发和灵感 , 以及娱乐休闲”三个方面提供价值 。
和业界所认为的“ChatGPT具有颠覆性”观点不同 , 李笛认为 , ChatGPT不会对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 他解释到 , ChatGPT不是技术本身 , 也不是开创了某种技术流派 , 而只是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这种思想下的一个产物、一次产品化的尝试 。
在当前时点 , 搜索引擎市场成为ChatGPT商业化的首个燃爆点 。 微软宣布新的Edge浏览器和必应搜索引擎将集成ChatGPT3.5升级版 , 可随意切换聊天模式 , 并且显示出回复内容引用的链接出处 。 谷歌也紧随其后展示了“ChatGPT同款”搜索引擎Bard 。
不过李笛并不看好ChatGPT在搜索场景上的表现 。 “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是准确性 , 这恰恰是ChatGPT最大的软肋 。 ”他预测 , ChatGPT不会取代搜索引擎 , 只是成为其很好的补充 。 比如 , 搜索引擎提供知识或信息 , ChatGPT将信息用具有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 , 使用户得到启发 。
谈大模型:
帮助打破AI领域瓶颈
大规模商用还有距离
从技术路径来看 , ChatGPT的成功意味着大模型的发展成熟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ChatGPT的成功证明了以海量大数据和超大参数为基础的大模型方案在发展通用型人工智能方案上是可行的 , 而之前工业、学术界对这个路径一直比较质疑 。
李笛表示 , ChatGPT最大的特点其实不是ChatGPT本身 , 而是大模型 。 “行业里大概每隔几年就会遇到一个瓶颈期 , 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去弄了 , 机器学习曾经非常蓬勃地发展过 , 然后就进入到瓶颈 。 ”在他看来 , 此前人工智能行业很多技术领域已进入到瓶颈阶段 , 大模型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瓶颈 , 使得很多创新将在未来几年纷纷出现 。
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大模型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技术方向 。 李笛进一步认为 , ChatGPT本身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使行业意识到了该如何突破原来的天花板 。 他建议 , 过去使用机器学习等常规技术理念的企业 , 或许可以加入一部分大模型的思想 , 看能否解决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