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当道,我们真的需要越来越大的屏幕吗?

汽车|智能化当道,我们真的需要越来越大的屏幕吗?

文章图片

汽车|智能化当道,我们真的需要越来越大的屏幕吗?

文章图片

汽车|智能化当道,我们真的需要越来越大的屏幕吗?


文\\秦叔宝新能源汽车“混动之战”正酣 , 一面是能源动力打得鸡飞狗跳 , 一面是辅助驾驶你追我赶 , 而车企之间的“智能化争夺战”也开始了攻城拔寨 。 如何围绕智能化 , 给用户带来更极致的用车体验?不少车企选择了以“大屏”作为敲门砖 , 切入智能化赛道 。 具体体现在你家有了14寸+16寸?我家就有三联屏、四联屏幕 , 那么我们消费者真的需要越来越大的屏幕吗?
“大屏”时代从何而来?大屏等于智能的认知 , 大概是始于特斯拉Model S 。 2012年 , 特斯拉Model S上市 , 该车在中控塞入了17英寸超大屏幕 , 并且取消了绝大多数物理按键 , 堪称颠覆的设计 , 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 。 有了导火索 , 也得找到根本原因 。 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发展 , 电子化、新能源化、轻量化等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趋势 。 智能驾驶系统、新能源管理系统等电子模块成为智能汽车的心脏 , 进而催生了车载触控显示面板市场需求的增加 。 十余年过去了 , 大屏约等于智能的指导思想一直在引领车企前行 。 “大屏之风”进一步蔓延 , 比如搭载了一块近1米长IMAX屏的吉利星越L上市;飞凡R7带来了 3+1巨幕 , 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屏采用了我们品牌最大尺寸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 , 并且可与华为全球首发的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 , 实现四屏联动 。 大屏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显示器 ,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深刻的改变 。
座舱革命从屏幕开始智能汽车 , 严格意义来说 , 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架构的集合体 。 对大部分车企而言 , 这是三个领域都是技术战争的阿富汗 。 唯一相对比较好攻克的就是汽车座舱的车载屏幕 。 对用户来说 , 车载屏幕是最能直观感受科技进步的组件 。 这些年来 , 车内屏幕确实进化明显 , 从最开始的触屏 , 发展到语音指令、手势控制等等 , 功能越来越进阶 。 就其本质来看 , 数字座舱核心在于多维交互 。 大屏化没有错 , 其是车内交互演化的一个重要进化阶段但它一定不是终点 。 未来汽车智能座舱设计 , 包括很多的交互姿态 , 语音、HUD , 都可能是未来更好的交互方式 ,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大屏看得过分重要 。
满眼皆是“屏” , 是享受还是难受?大屏带来的帮助多吗?有必要投入这么高的成本吗?车内屏幕越多越好、越大越好么?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是依靠屏幕堆砌而成的吗?很显然 , 答案是否定的 。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认为 , 没有必要在汽车内添加如此多的屏幕 , 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 , 没太多价值 。 智己汽车CEO刘涛表示 , 一辆车无论是智能驾驶、底盘 , 还是电池 , 都不是靠简单的堆砌就能够带来真正的突破性价值 , 单纯的堆砌不是智己的价值观 。 当下 , 屏幕的面积、数量和交互娱乐功能并非首要解决的问题 , 与之匹配的车载OS系统才是智能化的瓶颈 。 很多车型的车机系统卡顿、反应慢 , 都是芯片算力低的原因 。 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 但在2011年 , 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还不足10% , 而2019年我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 。 电动汽车最贵的除了电池 , 车规级功率芯片IGBT里有98%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 , 而价格是国外的1.2-1.8倍 。 车规级芯片成了我国车企卡脖子的又一铡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