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太空旅行,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二 )


创新设计让卫星“体重”大幅降低 。 据悉 , “吉林一号”高分03星“体重”已降至40公斤 , 重量只有第一代卫星的1/10 , 但降重量不降指标 , 分辨率始终保持在0.75米的高水平 。
重量降低 , 火箭运载成本也随之减少 。 过去能发射一颗星的价格 , 如今可以发射10颗甚至更多卫星 。
赋能千行百业
商业航天究竟能干啥?
“链接太空 , 升级地球 , 利用太空为地球产业做升级配套 。 ”这是程巍的答案 。 火箭派首先瞄准了空间生命科学领域 。 程巍说 , 一直以来 , 太空中的失重及微重力环境都被视为一项宝贵的实验资源 , 利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 是太空经济中重要的细分赛道 。
前不久 , 火箭派将中国商业航天首颗空间生命科学试验卫星“火炬一号”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 并圆满完成为期一个月的飞控任务 。
这次试验主要是检测空间环境(包括微重力、宇宙辐射等因素)对肠道中好氧菌及厌氧菌生长情况的影响 。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广旭认为 , 此次科学探索明确了这类益生菌在空间环境下的生长特性 , 研究成果将用于开发改善宇航员肠道健康的益生菌产品以及为功能性食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 此外 , 未来还能筛选出产业化性能更强的益生菌亚种 , 服务于食品工业 。
“空间生命科学是载人航天的伴生产物 。 一切航天都是‘载人’航天 , 要始终服务于人类 。 ”程巍说 , “火箭派要采用‘星箭一体化’的模式 , 依靠运载火箭 , 打造空间生物实验室 , 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商业化太空技术产品与服务 , 让空间微重力环境触手可及 。 ”
4G、5G手机信号早已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但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 , 当前全球仍有近30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 , 占全球人口近四成 。 中国一些偏远地区也存在覆盖盲区 , 部分深山、沙漠、戈壁无人区等没有手机信号 。
业内人士指出 , 欠发达和偏远地区铺设光纤成本昂贵 , 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 而卫星凭借覆盖广、成本低的优势 , 能成为光纤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有效补充 , 真正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 实现全球无缝隙覆盖 。
无论是日常出行导航、当下火热的自动驾驶 , 还是农业生产监测土壤墒情、观察水稻长势、牧群定位 , 抑或资源勘探、森林防火、抢险救灾等场景 , 卫星早已无处不在 。 它们中不仅有北斗这样的“国家队”选手 , 还有不少民营企业的商业卫星 。
【航天|太空旅行,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吉利集团旗下的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 , 成立5年来已形成了涵盖卫星研发、制造、测控、运营的全产业链体系 。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和实现航天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落地 , 可以为智慧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消费电子、紧急救援等诸多领域提供支撑 。 ”时空道宇首席执行官王洋说 。
深入日常生活
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诸多新兴应用领域 , 也催生了人们对商业航天未来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
当2001年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成为第一位太空游客后 , 多名太空游客陆续登上国际空间站 , 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 。
“太空旅游是商业航天中重要的应用领域 。 国外的‘太空游客’往往都是富豪 , 每次上天成本达上千万美元 , 高昂的成本和一定的风险是太空旅游商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 ”霍亮说 , “到空间站小住、吃顿饭、出舱活动一番 , 完成一趟这样的太空旅行 , 技术上已经没什么障碍 , 关键是要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