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多巨头加码钠离子电池,锂电池会被取代?( 二 )


据悉 , 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成本为0.3—0.4 元/wh , 但目前成本在0.7-1 元/wh 之间 。
“钠离子电池商业化是在 2021 年碳酸锂开始涨价的时候开始的 , 本身推动的时间点也比较晚 , 导致很多优质企业储备不足 。 ”一名头部电池企业电芯负责人表示 。
不少业内人士看来 , 总体来看 , 就技术和产业链而言 , 钠离子电池未来的发展会比锂离子电池早期发展更顺利 。 因为钠离子电池在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有很多技术方面的延伸 , 钠离子电池也可以借用锂离子电池的设备和相关材料 , 包括隔膜、电解液的溶剂等 。
不过 , 钠离子电池的劣势在于 , 竞争环境更加激烈 。 锂离子电池发展初期面对的是铅酸电池 , 而钠离子电池当前面临的竞争对手是锂离子电池 。 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环保性、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 , 相对于铅酸电池是碾压式的 , 但相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优势没那么大 。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 , 目前钠离子电池的定位更多是作为对抗锂价快速上涨的储备 。 如果钠离子电池能够实现理论成本0.3—0.4 元/wh , 那么可以在即便碳酸锂的价格回落的情况下 , 实现价格上的比较优势 , 覆盖一部分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 。
另外 , 中科海钠的数据显示 , 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大概为130mAh/g , 负极大概在320mAh/g , 估计在2024年 , 材料的能量密度可以支撑电芯达到目前磷酸铁锂的水平 , 未来可以超过现有磷酸铁锂的水平;这样就意味着明年难以出现钠离子电池大规模装车的情况 。
上下游公司争相布局
“还有哪家锂电企业没有做钠电的呢?”
一位国内锂电行业分析师近日在其朋友圈中发出如此感叹 。 虽然话语似乎有些夸张 , 但也道出了目前国内锂电池企业争相占位钠离子电池的局面 。
在乘用车的应用 , 宁德时代首当其冲 。
2021年7月29日 , 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率先正式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 常温下充电15分钟 , 电量可达80%以上 , 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60Wh/kg , 为当时全球最高水平 , 略低于磷酸铁锂电池 , 而其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200Wh/kg 。
“在乘用车应用方面 , 钠离子电池普遍可以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的车型需求 。 ”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称 , “结合宁德时代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 , 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 , 这也为公司的钠离子电池产品产业化落地提供了条件 。 ”
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表示 , 根据宁德时代的时间表 , 明年将实现钠离子电池的量产 。
而国内动力电池装车排名第二的比亚迪 , 虽然对外声称明年第二季度将实现钠离子电池装车的消息属不实 , 但其并没有否认正在研发钠离子电池的事实 。 据业内人士推测 , 比亚迪的钠离子电池目前可能还处于测试阶段 。
中上游四大材料初步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
(1)正极材料:容百科技在正极材料方面已具备初步量产能力 , 当升科技、振华新材、钠创新能源也紧随其后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
(2)负极材料:中科海钠与华阳集团合作开发无烟煤负极 , 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等具有生产硬碳的丰富经验 , 已实现为钠离子硬碳方面进行大批量供货 。
(3)电解液:钠创新能源已有5000万吨电解液投产 , 多氟多已商业化量产电解液 , 新宙邦、瑞泰新材等均已推出相关电解液样品 。 铝箔企业中 , 鼎盛新材、云南铝业等均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铝箔项目 , 为各大电池生产厂商提供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