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商汤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场全民AI科普

商汤科技在2021年12月30日成功登陆港股,造就了全球AI领域最大资金规模IPO,也成为AI(人工智能)商用迈进“深水区”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这家7岁的AI独角兽上市即大涨,截至1月10日收盘,市值已经达到2386.35亿港元。
随着消费互联网的红利见顶,产业互联网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其中AI技术是重要的发展引擎。度过早期的喧嚣,AI技术已然涉入产业化的深水区。
这条“点金”之路接下来该怎样走,将逐渐成为千行百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而“港股AI第一股”商汤科技,成为了AI商用突破行业拐点的样本。
01、AI行业涉入深水区
2014年,AI模型“阿尔法狗”研究计划正式启动。随后三年间,阿尔法狗连连击败三名围棋高手樊麾、李世石和柯洁。从此,“人工智能”这四个字前所未有地被普通人所关注。
科普|商汤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场全民AI科普
文章插图

在大众从懵懂到启蒙的同时,这种原本在实验室中束之高阁的技术,逐渐蓄力商用落地。大量AI企业在这段时间成立,曾经的消费互联网巨头也纷纷筹谋布局。
【 科普|商汤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场全民AI科普】 伴随新玩家一同涌入市场的,是资本热钱。据智研咨询统计,2015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到2017年,这个数字已增至216.9亿元,同比增长52.8%。
AI何以有如此魅力,让万千投资者和创业者纷纷踏足?
答案是:百亿不过是起点,以万亿计才是人工智能未来常态。
中国互联网的前2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期,期间BAT等企业凭借以消费者为服务中心的模式,成长为商业巨头。随着消费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被瓜分殆尽,产业互联网有望成长为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
相比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以生产者为中心、以生产活动为场景,对AI、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尤为刚需。
伴随着对产业互联网的展望,AI市场在走过早期的野蛮生长后日趋理性。
数据显示,2018年开始AI市场增速放缓。
新入局者明显更加审慎,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白皮书》,2019、2020两年中,全球每年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不足100家,且投融资的轮次后移趋势不断扩大。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以相对低成本的方式进入市场,并用不断迭代的产品形成规模效应,产业物联网的业务逻辑更复杂、成本更高、规模效应却比较低,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很高的市场渗透率。
AI企业的分化也更加明显。商汤科技等国内排名前列的AI企业在规模上已经能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部分企业则经过大浪淘沙、最终归于沉寂。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曾提出,一项新兴技术的成熟演变,需要经历科技诞生期、期望膨胀期、泡沫低谷期、稳步攀升期和生产成熟期五个阶段,这个发展历程也被称为“技术成熟度曲线”。
如果将早期AI市场的野蛮生长视为“期望膨胀期”,那么资本和企业的理性回归,意味着AI市场正处于泡沫低谷之中,静待未来的质变。
关键时刻,AI企业也面临着这个阶段的灵魂问题:如何进一步证明和巩固自己的商业化潜力?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2020年起,国内AI企业掀起一波上市热潮。上市可以让AI企业通过募资增强研发能力、提升知名度、与投资者更公开透明地对话等。
不过,多家AI企业的上市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在这种背景下,商汤科技的成功赴港上市,可以看作是在行业拐点来临前,为产业链和投资者打下的一针强心剂。
商汤科技在2021年8月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原定12月17日上市,后续尽管因为美国无端制裁而延迟,但已是2020下半年来港股上市较为迅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