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机|银河系首次发现一颗具有超强磁场的新天体

【原型机|银河系首次发现一颗具有超强磁场的新天体】又一扇探寻宇宙奥秘的新窗口被打开 。 昨天 ,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项成果显示 , 天文学家通过SKA(平方公里阵列)先导望远镜——澳大利亚西部的默奇森宽场阵列(MWA)的观测数据 , 在低频射电天空发现一颗拥有超强磁场的新天体 。
这一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参与的重大发现 , 将打破低频射电天空长久以来的沉寂和平静 , 以SKA及其先导望远镜为代表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 正以更深入、更广泛的观测能力 , 迎来射电暂现源研究的新时代 。
本科实习生的一个意外发现
射电波段高于1吉赫兹(GHz)的高频射电天空因超新星爆发、伽马射线暴、黑洞吸积盘耀发等暂现天体而熠熠生辉 , 但低频射电天空却表现得异常安静 。
MWA的主要观测波段为70-300兆赫兹(MHz) , 一般观测到的都是河外星系的核心 。 可是 , 在2018年1月初至3月末 , 它却记录到一个神秘天体的至少71次亮起 。
“它就像一个快要坏掉的灯泡 , 时亮时暗地闪一下 , 之后就彻底沉默了——直到今天 , 再也没亮过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张翔是这篇论文的第二作者 , 她的澳洲合作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的赫利-沃克博士 , 通过分析SKA先导望远镜的观测数据 , 发现这是一个具有异常缓慢周期性辐射的射电暂现源 。
有趣的是 , 最先发现这一数据异常的 , 是赫利-沃克博士带教的一名本科实习生 。 2021年2月 , 这名实习生在整理过往数据时 , 发现了这个神奇的“光亮” , 于是向导师汇报 。 赫利-沃克在对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后发现 , “光亮”可能是偏振源 , 于是就找到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张翔 。
此后 , 她们又通过合作者进行重新观测、建立理论物理模型 , 最终确定:这个暂现源位于银河系内 , 距离地球只有4200光年 。 从地球上看 , 它就在银河边上 。 在爆发阶段 , 它是150兆赫兹波段南天最明亮的30个射电源之一 。 它的爆发周期约为18分钟 , 比已知最长的脉冲星爆发周期长9倍 , 每次爆发持续约30-60秒 , 也有一些不足0.5秒的爆发 。 而在更多情况下 , 它则被观察到以小时为单位 , 比较平滑地演变轮廓 , 就像一颗流溢柔光的夜明珠 。
为搜寻低频暂现源打开新窗口
迄今为止 , 在光学、红外、高能观测中 , 天文学家均未发现这个新天体的对应体 , 这为这颗“新星”蒙上了神秘面纱 。
“目前 , 我们从它超强的偏振特性中 , 推断出它具有超强磁场 。 ”张翔解释 , 因为偏振测量显示 , 这个天体的线偏振度约为90% , 超过了150兆赫兹波段中同一观测模式下的所有已知脉冲星 。
然而 , 这个暂现源的长周期和低频波段的高偏振度 , 却无法用已知的脉冲星理论模型和观测特征来解释 。 因此 , 研究人员排除了它是一颗普通脉冲星的可能性 , 国际科学界对其性质开展了热烈讨论 。 该研究团队认为 , 它更有可能是一颗磁星或者是一颗拥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 。
这一发现之所以能够登上《自然》杂志 , 是因为它为搜寻低频暂现源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 这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领域——由于银道面区域有复杂的射电辐射结构和较强的星际闪烁 , 在以往大多数低频射电巡天项目中 , 对暂现源的搜寻往往局限于远离银道面的区域 , 没有对周期为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暂现源进行过系统搜寻 。
“如果能继续探测到更多具有类似特征的暂现源并揭示其物理性质 , 则意味着在银河系内存在一类具有超强磁场的长周期星体 , 有助于全面了解恒星的演化和死亡 。 ”张翔透露 , 研究团队正在开展系统性的搜寻 , 以发现更多这种类型的星体 , 并建立一个大样本进行统计研究 , 从而填补磁星研究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