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傅里叶智能完成亿元融资,资本开始抢滩外骨骼机器人蓝海?( 二 )


由于康复治疗高度依赖人力 , 因此难以在效率上获得较大突破 。 基于这一前提 , 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康复诊疗解决方案开始进入市场 。
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 , 未来5年间广义康复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 , 其中康复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1% , 外骨骼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47% , 远高于其他类别的医疗机器人的平均增速 。
从应用场景看 , 康复机器人将有效缓解现有康复资源匮乏的困境 。 同时在国内肢体残疾人数连续上涨的背景下 , 辅助人体进行肢体运动 , 实现助残行走、康复治疗的外骨骼机器人拥有潜在的市场优势 。 而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化 , 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趋势 。 如国外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企业Rewalk Robotics曾一度被称之为“下一个特斯拉” , 并成功于2014年正式上市 。
此外 , 外骨骼机器人在泛工业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市场愿景 。 在货运领域 , 由于货物数量并不规律 , 因而需要人工进行处理 。 借助外骨骼机器人 , 能大幅减轻工人的力量使用 。 这一模式相当于将康复机器人的诊疗阶段 , 转换为预防阶段 。 借助外骨骼 , 一方面能在工作环节帮助降低因为高强度可能对工人造成的职业损伤 , 也能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
目前 , 国内外骨骼企业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 , 除本次获得融资的傅里叶智能外 , 还有迈步机器人、布法罗机器人等相关机器人企业 , 但实际商业化落地的程度相对国外市场处于较低水平 。
而在国外市场已经跑出了Cyberdyne、Eksobionics等专注外骨骼机器人研发销售的上市公司 , 包括LG、Honda等国际大厂也在外骨骼机器人上进行了布局 , 并已在医疗、工业、物流等劳动强度高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
值得关注的是 , 虽然市场需求巨大 , 且在资本的加持下加速成长 , 但行业内普遍面临着成本高昂问题 。 以国外的Rewalk、Cyberdyne和Ekso Bionics三家上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公司为例 , 产品单价高达数十万美金 。 即使在2016年美国首家保险公司将外骨骼机械加入保险报销范围 , 但较高的成本价格也使得外骨骼机器人大规模市场化的绊脚石 。
即使拥有着极具潜力的潜在价值 , 难以商业化的现实让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并没有大规模爆发 。
“人体机械化”的未来愿景
在普罗大众认知当中可能尚还存在于科幻电影的外骨骼机器人 , 实际上已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 。
外骨骼概念诞生于19世纪 , 其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加装在穿戴者身上 , 利用机械技术拓展、增强甚至替代人体的身体机能 。 随着技术的进步 , 在材料、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 ,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
除了在上文所说的医疗领域 , 外骨骼技术在泛工业领域也有着充足的市场空间 。 如福特等一些整车厂就已应用上相关技术 。 据ABI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 , 预计快速增长的外骨骼市场在未来10年内将超过50亿美元的年收入 。

虽然无人工厂被认定为未来趋势 , 一切操作均交由机器执行 , 人类只是作为工程师为辅助 。 但在某一些岗位上 , 机器或许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存在 。
在一些细致化的生产场景内 , 如航空、汽车、家电等需要大量人力参与的场景 , 人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 国外市场上 , 工业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面向物流、伐木、抢险救灾等劳动强度高的应用产业 , 尚还未在市场内部打通需求 。